文化与艺术 教会事工
教会被名人所累
书评:卡特琳·贝蒂著《为耶稣出名》
2022-11-14
—— Anne Kennedy

2016年,当时我正从小镇教会事工的艰辛劳作中获得一个急需的假期,得到一个机会在游泳池边发呆,一只眼睛盯着孩子,另一只眼睛盯着Facebook。这时,许多关于图连·查维金(Tullian Tchividjian)犯罪跌倒和他被珊瑚脊教会(Coral Ridge)除名的信息出现在我的屏幕上。他并不是只犯了一个外遇的罪,他沉溺于一种连续性的“牧师”犯罪模式。我很是为他难过,但和当时的大多数基督徒一样,我并不感到惊讶。

记者和编辑卡特琳·贝蒂(Katelyn Beaty)在她的《为耶稣出名:角色、平台和利润如何伤害了教会》(Celebrities for Jesus: How Personas, Platforms, and Profits are Hurting the Church)一书中,处理了这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每年,“名人”陷阱似乎只会越来越多。没有人愿意承认对赞誉的渴望或被骗子欺骗的失望,但没有人,尤其是在网络世界中,没有人知道如何阻止。自查维金跌倒之后,还有卡尔·兰茨(Carl Lentz)、拉维·撒加利亚斯(Ravi Zacharias)、海波斯(Bill Hybels)……这太令人沮丧了,这种沮丧甚至让我们跌入谷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牧”跌倒?

什么是出名?

名气(celebrity)与名誉(fame)不同,名气是指因为成就(想想史蒂夫·乔布斯)或出生的偶然(查尔斯王子)而为人所知。“名人”——比如卡戴珊姐妹(Kardashians)——就像丹尼尔·博斯廷(Daniel Boorstin)对这个词的著名定义一样,是因为他们很有名而让我们看他们为“名人”。贝蒂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标准:“为了本书的目的,”贝蒂写道,“我想提供一个‘名人’的定义,即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权力。”(social power without proximity,17页)

美国亚马逊对这本书的介绍如下:

 《为耶稣出名:角色、平台和利润如何伤害了教会》

卡特琳·贝蒂著

鉴于近年来著名基督教领袖的跌倒,现在是教会重新审视其与名人关系的时候了。获奖记者卡特琳·贝蒂探讨了名声重塑美国教会的方式,解释了“名牧”如何以及为何被编织进福音派运动的结构中,并指出了近年来因出名犯下的诸多错误。她向我们展示了福音派文化如何独特地被“名牧”们所塑造,却不是借着教会这个体制性机构而建立见证。她提供了一个普通忠诚的新视野,帮助我们所有人把“名气”放在适当的位置。

布雷佐斯出版社(BRAZOS PRESS),208页。

贝蒂认为,在美国基督教内部,当个别传道人在其教会牧养事工处境之外为自己扬名时,这种现象就出现了。例如,不苟言笑的布道者比利·桑德(Billy Sunday)就超越了所在的教会宗派架构。这并不是说桑德没有在某个地方教会中担任职务,而是说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有吸引人群的诀窍。

贝蒂追溯了“名牧”的发展立场,追溯了桑德、穆迪(Dwight Moody)、哈姆(Mordecai Ham)和葛培理(Billy Graham),到最终为柳溪教会网络、撒加利亚斯和马克·德司寇(Mark Driscoll)等教牧灾难设置了舞台的福音派名牧。她的调查很有帮助,尽管有时过于牵强。我们真的能把德司寇跌倒的责任归咎于葛培理?我认为很难说。不过,她的叙述还是很有见地。例如,桑德曾经打趣地说:“去教会不会让你成为基督徒,就像去车库不会让你成为汽车一样。”(27页)这样说当然没错,罪人需要把他们的个人信心放在耶稣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去教会的行为上,但隐含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地方教会的成员,也可能成为基督徒。

后来,葛培理虽然坚持让当地教会参与他的布道会,但却(有意无意地)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人群越多,得救的人越多,神的荣耀就越大。贝蒂写道,在这一切中,“著名的巡回布道家已经取代了地方教会,成为耶稣和罪人之间的纽带。”(29页)

为什么这种情况在其他时代没有?贝蒂认为,“名人是一种独特的现代现象”(12页)。但它是独特的现代现象吗?人们可以说,自从约翰·卫斯理和乔治·怀特腓的大觉醒运动以来,名人就一直与福音事工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进一步追溯到16世纪的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改教家。但贝蒂很有帮助地表明,虽然卫斯理和怀特腓经历了许多麻烦和不便,但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失丧的人。但最近几十年,随着从电视到YouTube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发展起来,名气的危险被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新高度。像布兰登·罗伯逊(Brandan Robertson)这样名副其实的基督教媒体帝国一夜之间就在抖音(TikTok)上冒了出来,无论他们展示的是不是正统的教导或性的纯洁,都已经在网络上遍地开花。转眼间,拯救失丧者这一紧急任务不再重要,本真性和粉丝数量成了夸耀。

谁认识你?

对我来说,贝蒂作品的优势在于她愿意从内部审视教会。她毫不犹豫地批评了她所参与的基督教出版事工,也没有吝于批评平台所建设的个人成瘾。她的语气是亲切的,而不是尖锐的。她建立了一个有分量的理由,说明为什么基督徒应该拥抱基督徒生活中普通而晦涩的教会生活,而不是网络上的“名牧”。她说:

名人是一种世俗形式的权力和对个人价值的评价。它不是一个属灵中立的工具,可以随时拿起和放下,即使是为了敬虔的目的。当名人被用于其他高尚的目的,分享好消息和邀请他人进入丰富的国度生活时,它就改变了这个目的,也改变了我们。(170页)

随着每一个丑闻的爆发,美国的基督徒被邀请一次又一次地吞下这颗苦药。对名人的渴望是多么微妙地通过嫉妒和不满悄悄进入。当我们不停地浏览Instagram,希望(可能还祷告)有更多的追随者时,我们应该问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权力和身份

我们应该怎么做?贝蒂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两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是,基督徒应该避开权力。她认为,太多的基督徒专注于重新获得文化权力。她驳斥了所谓“白人福音派”遭到逼迫的,这一呼声认为西方基督徒在公共领域越来越遭到边缘化或保持沉默。恐惧,而不是信心,显然是这种说法的基础:

即使如此,在过去的四十年里,许多基督徒仍然感觉到他们不再处于文化和政治权力的领导地位。他们甚至不确定自己在餐桌上是否有一席之地。他们当然不能假设他们的邻舍(或国家领导人)将基督信仰视为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徒们可能会把受害者的身份看作是他们身份的一部分。(150页)

贝蒂不敢提及LGBT+运动的文化优势,以及它对上班基督徒的影响,她指责那些与政治右派有关的福音派人士。但奇怪的是,她没有提到任何左派的基督教名人,那些愿意接受几乎与时代潮流完全一致的耶稣版本的所谓“福音派”。

我希望她能将这样的批评意见压在心里。在《圣经》的权威以及婚姻和性别议题上做出妥协的诱惑如此强烈,正是因为它能在文化餐桌上买到一个席位。那些将历史性基督教信念与流行的性别意识形态放在天平上权衡,并认为传统已经与现代脱节的人踏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当右派的基督徒指出左派的错谬时,他们往往也会很快声称受害者身份是他们身份的一部分。

此外,对权力及其合法用途进行更丰富的讨论将有助于解决名人的根本问题。例如,通过写书来影响和教育的能力是一种社会权力的形式。但如果像贝蒂定义的那样,名人是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权力,是不是所有的基督徒作家都应该停止写那些会影响和教育个人圈子以外的人的著作呢?出版这本书是否使她成为名人?

基督徒服事的是一位全能的上帝,祂的能力在尘世的软弱中显现出来。放弃权力,尤其是胁迫性权力,往往是必要的。但权力也可以用来为被压迫者的正义事业服务。我们应该警惕“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权力”这一诱惑,同时也不否认它有时会有助于推进教会在世界的使命。

耶稣选择了默默无闻吗?

贝蒂为名人问题提供的第二个解决方案是选择默默无闻而不是做个名人。贝蒂称,虽然财富和权力都是成名的因素,但核心需求是被人知道。仅仅为了出名而被众人所知是一个诱人的诱惑,许多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不是被一位圣洁、公正和仁慈的上帝所包围。贝蒂正确地指出,这种情况的补救措施是耶稣。她说,耶稣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来自一个偏僻的小镇(166)。他的门徒是不知名的人,他们最终摒弃了权力。贝蒂认为,这才是前进的方向。

她对耶稣和使徒们的事迹的描述,就像她对基督徒名人现象的阐述一样,过于牵强附会。最早的基督徒并没有以任何类似于当代美国理想的方式寻求成为名人。这显然是真的。耶稣根据世界的价值观和目的拒绝了权力。他的生活、死亡和复活是对名人现象的狠厉批判。

然而,我希望贝蒂能花更多时间考虑耶稣的生活和教导的意义。默默无闻与成为名人这样的二分法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耶稣并没有选择默默无闻。他声称自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沿着第一世纪最发达的贸易路线之一传播这一信息。他被“一大群人”追随(马太福音4:25,8:1,15:30;参见19:2)。他的使徒们在主要的文化和哲学中心宣扬基督和被钉死的基督。他们的所传的福音使世界发生了变化,关键是他们拒绝以当时按照文化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塑造福音。

归根结底,我们必须放弃一切有能力贬低和腐蚀我们敬拜和顺服神的东西,而神并没有站在远处。他就在附近。他在我们文化混乱的公路和路边上向我们传福音。他有能力赎回和拯救。事实上,他解救的主要方法是宣扬福音。这是我们作为他的门徒最基本的任务。那么,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利用神放在我们手中的力量?让他为人所知?还是让我们的能力为自己服务?


译:DeepL;校:SMH。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Church Has a Celebrity Problem.

Anne Kennedy(安妮·肯尼迪)分别于康奈尔大学和弗吉尼亚神学院获得学士和道学硕士学位,住在纽约上州,帮助丈夫牧养一间小型圣公会。
标签
文化
书评
名人
名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