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美南浸信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分歧?
2023-06-14
—— Obbie Tyler Todd

当美南浸信会面临又一次陷入争议的大会时,一种怀旧的气氛开始在新奥尔良的空气中弥漫。性别问题和所谓自由主义神学在这次竞争激烈的联会主席选举中若隐若现,因此许多牧师和教会代表渴望美南浸信会(SBC)不被美国文化的动荡之风所摇动的黄金岁月。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人们就牧师资格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些人可能会问,这是美南浸信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分歧吗?简而言之,是的。我们也可以说,美南浸信会的历史包含了一连串更大、更动荡的分歧,其中一些在今天看来可能难以理解。相比之下,尽管有目前的挑战,现在的美南浸信会仍然在信仰的一些关键问题上享有一个独特的合一。美南浸信会教会的共同之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因种族问题产生的分歧

在乔治亚州奥古斯塔(Augusta, Georgia)举行的美南浸信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众教会体现出了一种团结一致。然而,虽然他们都支持宣教士可以蓄奴(这是当时南北浸信会分裂的主要原因——译注),但与会293名代表本质上是一个神学大杂烩。首届主席威廉·约翰逊(William B. Johnson)与当时南、北卡罗来纳州的其他一些浸信会牧师一样,拒绝接受传统的“归算”(imputation)和替代受刑(penal substitution)教义。在对大会的讲话中,他吹嘘说“浸信会厌恶除圣经以外的所有信仰告白”,与他一同出席大会的许多其他代表当然不同意这种观点。

约翰逊并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人。杰西·哈特威尔(Jesse Hartwell)是参与创会的两位秘书之一,他也反对信条和替代受刑教义。如果你认为,1845年的那些与会代表们有一个信仰告白或者神学共识,那你会非常失望。

内战结束后,美南浸信会在与黑人的关系和“神的形象”这一教义上分裂了多年。1869年在乔治亚州梅肯(Macon, Georgia)举行的代表大会上,理查德·富勒(Richard Fuller)和A. M. 波因德克斯特(A. M. Poindexter)在宪法第15条修正案(给予有色人种投票权)上发生了激烈的分歧,波因德克斯特开始“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样从平台的一侧走到另一侧”,而富勒在辩论结束前就离开了后台。

种族偏见在美南浸信会的阵营中存在了几十年。到1889年,小巴西尔·曼利(Basil Manly Jr.)还在公开提醒那些拒绝与黑人交往的美南浸信会:“获释奴隶也是人,和我们完全一样。”可悲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美南浸信会无法就一个人的本质和价值达成一致。

因为权柄问题发生分歧

在上个世纪初,美南浸信会正在为一件它一直认为不该有争论的事情吵闹不休:洗礼。威廉·怀特塞特(William Whitsitt)发表了他的“发现”,即英国浸礼会在1641年之前就使用洒水和浇水作为洗礼方式。之后,这位美南神学院教授受到了“地界主义”(Landmarkism)支持者的抨击,后者相信浸信会在使徒时代开始就具有唯一有效性和不间断的连续性。有些人甚至声称怀特塞特曾劝说浸信会加入再洗礼派。怀特塞特否认了这一指控,但这一传闻在代表大会中却甚嚣尘上。德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和西部其他地区的教会威胁说,在怀特塞特澄清自己之前,他们不会向神学院“再多寄……一美元。”

当德克萨斯浸信会中最有影响力的领袖、“地界主义”代表人物B. H. 卡罗尔(B. H. Carroll)在1897年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带头指控怀特塞特时,这场争论达到了顶点。尽管参会者对卡罗尔的批评感到满意,尽管连怀特塞特都在反击的时候称那次代表大会的会场为“圣地”,但这场大争论才刚刚开始。十三个月后,怀特塞特从美南浸信会神学院辞职。

整个事件揭示了“地界主义”在美南浸信会的权力基础,暴露了令人震惊的东西方分歧,并点燃了一场关于常任理事决策能力的激烈对话。与人们的看法相反,教会扣留承诺支持宗派机构的资金和围绕着神学院的谣言在这个宗派的历史上并不新鲜。

“大夏娃”?

今天,指责一小群主流福音派人士是“大夏娃”,并对机构进行控制,同样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基要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争论中,美南浸信会的领袖们对基要主义者固守前千禧年主义的做法很反感,前千禧年认为耶稣基督将在祂的千年和平统治之前实际返回地球。尽管美南浸信会仍是福音派和神学保守派,但这并不妨碍某些基要主义者对美南浸信会的体制进行抨击。

德克萨斯州的基要主义领袖弗兰克·诺里斯(J. Frank Norris)称美南浸信会领导层为“犹太公会”(the Sanhedrin)。这种称呼并不只是针对理事会和常任理事。诺里斯将德克萨斯州的一位主要牧师称为“无懈可击的浸信会教皇”“伟大全能者”和“圣父”。诺里斯的行为使今天大多数推特上的争斗看起来相当温和,他称另一位牧师为“老狒狒”。最终,像诺里斯和约翰·莱斯(John R. Rice)这样的分离主义者与美南浸信会的“机器”决裂。多年来,美南浸信会经历了许多嘈杂和离去。

正如历史学家格兰特·瓦克(Grant Wacker)所表明的那样,即使是葛培理的光辉岁月也无法避免冲突,因为葛培理在某次大会上恳求他的美南浸信会同侪向学术上合格的非裔美国人开放他们的大学。正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这带来了不小的摩擦。在20世纪50年代所谓的新教共识(Protestant consensus)期间,美南浸信会和美国其他宗派一样,被迫面对种族和教育问题。

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圣经无误的教义提供了一个争议的避雷针,只有带来动荡的堕胎问题可以与之相比。在“保守派复兴”之前,大会通过表示支持堕胎的修正案。为此,莫勒(Albert Mohler)在回顾1997年的复兴时说:“堕胎是引爆这个问题的炸药包。”

比以往更合一

不久前,大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尖锐的分歧,而这些问题似乎不再使美南浸信会之间产生分歧,至少这40年来都是如此。事实上,美南浸信会在这些实质性问题上比1979年以前的大部分历史时期更加合一。

长期以来,美南浸信会是一个似乎永远在动荡的群体——他们写作、捍卫、辩论,并经常就神话语的真理产生分歧。但分歧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全国最大新教教派的不合一。尽管美南浸信会目前面临挑战,但自1845年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早已建立了《浸信会信仰告白》作为信条,并在基督的代受刑罚、圣经的启示和权威、唯独信而受洗、教会的大公性(或普世性)以及神的形象、和未出生婴儿的价值方面找到了普遍的共识。

事实证明,支撑美南浸信会的不仅仅是它的保守主义,甚至也不是它的宣教使命。也许,即便在分歧中,我们也应该反过来问:美南浸信会是否比过去更加合一了?


译:DeepL;校:SMH。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Have Southern Baptists Ever Been More Divided?

Obbie Tyler Todd(奥比·泰勒·托德)是伊利诺伊州马里奥(Marion, Illinois)第三浸信会的牧师,也是路德·莱斯大学与神学院(Luther Rice College and Seminary)的客座教授,著有三本著作。
标签
合一
分歧
美南浸信会
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