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应该淡化同性恋的罪吗?
2024-03-12
—— J. D. Greear

安迪·史丹利(Andy Stanley)最近关于教会领袖和同性恋问题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他建议教会必须换个方法处理同性恋问题,才能将福音传给下一代。

他在 2022 年在北角教会(Northpoint Church)举行的“驱动力大会”(Drive Conference)上发表了这些言论,后来教会移除了这些视频。不过,油管上有许多视频片段,网上还有人总结了他的讲话,从中我们可以收集以下要点:

这和下一代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了……只要他们认为我们不明白,他们就听不进去……在教会如此对待他们之后,同性恋者仍然想去教会……我告诉你……他们比我更有信心……他们仍然爱上帝。

你不是先知。你是牧师,这是一个与先知完全不同的角色。先知空降到教会,扔下真理炸弹,然后坐上战车,去下一个地方继续空投真理炸弹……我们不是这样做的。我们带领。我们不会制定步伐快慢的标准。牧师是确定方向,监督节奏,但他们不是设定节奏。

我知道圣经里那些“劈头盖脸给人一顿痛打的经文”,好吧?我们必须想清楚这个问题。如果弄不明白的话……你可以和下一代说再见了。

那些公开宣称肯定或不肯定同性恋者的牧师,他们的做法是错的,他们无端地让同性恋者感到教会的疏离。

一些人报告说,北角教会向他们保证,他们和史丹利都没有“认同”同性恋。虽然北角教会或史丹利都肯定完全传统的基督教婚姻和性伦理,但是他们没有发表官方声明——虽然许多人要求教会公开表态。也许这并不奇怪,因为根据史丹利在“驱动力“上发表的评论来看,将自己(或你的教会)定位为“认同”或“不认同”都会让某些人愤愤不平。因此,我们不得不假定北角教会的保证只意味着他们不“认同”,而不是他们“不认同”。这种猜测对不对,只有史丹利才能说清楚,我希望他能尽快澄清。我的确知道北角教会要求那些想做事工领袖的人申明他们没有参与或寻找同性关系。

为了论证起见,我们假设他们确实“不认同”,也就是说他们相信圣经的教导:上帝说性只能发生在夫妻之间,其他任何形式都是罪。让我们假设他们之所以迟迟不愿公开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不想给正在寻找上帝的 LGBT+人群制造障碍。

史丹利的事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是他注重传福音。大概 15 年前我听过他讲道,他详细解释了《使徒行传》15:19 节:“我希望美国每一间教会的大门上都写下这句经文: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他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流泪。我在顶峰教会 (The Summit Church)也经常重复这些话。

对史丹利来说,这并不是一场有待赢得的文化辩论,这是如何与人沟通的问题。他常说,关系先行,真理随后。他还补充道,建立关系不是以牺牲真理为代价,它只是在步骤上优先于真理。艰难的对话需要在咖啡桌上进行,而不是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或写成死板的教条。

我知道我们教会的一些成员——相信圣经的,敬虔成熟的基督徒——他们年纪较大一点的子女也在与同性恋做挣扎。这些父母离开了我们的教会,去了另一个传讲福音但从不谈论这个问题的教会,也就是史丹利呼吁的那种教会。有些人说:“只要我的孩子还有一线机会保持信仰,呆在教会里,那么同性恋问题必须暂时退居二位。”

所以问题就是:淡化同性恋问题会让我们传福音更有优势吗?这样处理是否还算是忠于大使命——甚至是向下一代传福音所必需的?

好处:像宣教士一样思考

让我从好的方面谈起。首先,在介绍基督教教义中较为复杂的部分并努力解决其中的疑惑时,我们或许需要谨慎选择时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对怀疑者或慕道友说:“如果你对某些具体的基督教道德教义感到困扰,我们可以晚点再讨论。先考虑基督的宣告——祂是否为主、祂是否从死里复活——然后,当你对此深信不疑时,再逐渐延展到祂的教导。” 虽然我们不能随意忽视、淡化或对圣经关于性的教导含糊其辞,但即使是耶稣——祂当年也没有一口气讲出所有教义(约 16:12)。”

其次,在 21 世纪的美国,牧师必须是信仰的守护者,他们要守护一次交托给圣徒的真道,同时他们还要对一个对逐渐异教化的文化宣教。在《早期教会的福音事工》(Evangelism in the Early Church)中,护教家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对“宣教士”和“正统捍卫者”进行了区分:“正统捍卫者急于拉大真正基督教与所有偏离正道的距离,而护教士(即宣教士)则努力缩小自己与潜在归信者之间的差距。”

正如格林所解释的,这两者都必不可少。我在给东南亚的穆斯林传福音时,经常需要同时戴上这两顶帽子——有时强调福音与伊斯兰教的显著区别,有时则利用伊斯兰教提出的问题作为机会,搭建福音桥梁。你永远不会脱下其中任何一顶帽子,但在对话中带哪一顶帽子,就需要来自圣灵的分辨能力。

莱斯利·纽宾根(Lesslie Newbigin)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当代西方的牧师必须重新学习如何做一名宣教士。我们所处的文化不再主要是一个基督教的文化,我们的角色也不仅仅是教义的守护者。我们需要更多身兼双职的牧师宣教士。对同性恋的教导不应该听起来只是谴责不道德的行为,还应该带着诚意,邀请不同意见者开展对话。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我支持史丹利的做法,或者至少是同情他的做法。但我不这么认为。让我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和两个和圣经有关的问题。

一、实际问题

对同性恋采取“不问、不说”的态度已经过时了。20 世纪 90 年代,一些慕道友抱着“只要你不说,我就不说”的态度来到教会。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不问、不说”成为比尔·克林顿总统针对军队中谈论(或不谈论)同性恋问题时提出的口号。

然而,今非昔比。每一个踏入教会的非基督徒都会假定他知道我们对同性恋的看法,原因至少有三个。首先,两千年来,全球基督徒始终相信异性婚姻神圣不可侵犯(见唐·福特森 [Don Forston] 和罗林·格拉姆 [Rollin Gram] 的调查)。其次,福音派基督徒是出了名的“以圣经为中心”,即使只是随便翻翻圣经,也很容易看出圣经是反对同性恋的。第三,媒体一有机会就会提醒大家以上几点,把基督徒描绘成偏执狂。

这意味着新来教会的大学生和年轻专业人士知道我们的信仰——我们对性取向的看法一直就在那儿,不是他们慢慢才发现的秘密。他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我们的看法,而且就像媒体所说的,我们憎恶同性恋者。所以在他们眼中,我并没有什么道德优势。他们可能从我的讲道中寻求启发,但绝不会认为需要顺服我的权柄。而且实际上,如果我们真像媒体所说的那样充满仇恨和偏见,他们就不应该听我们的话。

用提摩太·凯勒的话来说,他们认为我们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一种“失败者的信仰”,所以他们甚至不愿意考虑基督所说的话。从长远出发,我所能做的最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就是澄清我们的实际信念:即使不同意某人的观点,一样可以爱她,对她彬彬有礼。如果我不解决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它就会成为无声的“拦路虎”,不让深思熟虑的慕道友深度参与到有悠久历史的教会中来。他们为什么要与这样的人打成一片呢?

即使你能在一段时间内用鼓舞人心的教导、实用的生活道理和世界一流的音乐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但总有一天这个话题会出现——通过他们读经、小组讨论,或者与教会朋友共进晚餐。如果你没有公开展示如何谈论同性恋,就会有人感到困惑、受伤和愤怒而离开。

当然,当我第一次与参加教会的同性恋者喝咖啡时,我不会把教会有关性道德的声明纸放在桌子上,并要求他在谈话之前先签字。然而,一开始不提和永远不提还是不一样。

凯勒在曼哈顿牧会长达 30 年,接触过成千上万的世俗怀疑论者。他说,不可能“不谈这个问题”。不谈的话,百害而无一利。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最好一开始就承认,我们代表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拥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处于完全不同的权柄之下。在美国做基督徒,不能只是零零碎碎地相信,而是要完全接受基督教信仰中与众不同的、也许是非常规的方面。

这就是但以理在巴比伦的做法,也是保罗在雅典的做法。但以理以“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但 2:28)开始。使徒向雅典人传达的信息不是“回到你们祖先的神那里,重新接受你们小时候就知道的道德观”。保罗的意思是在说,到目前为止,你们所信仰的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我看到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我向你们宣告的就是这位神”(徒 17:23)。

二、来自圣经的挑战

第一,除去十字架的冒犯,同时也就去除了祂的大能。

诚然,基督教宣教士在传福音时会尽量除去信仰道路上的拦路虎,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圣经教导的任何内容避而不谈、公然否定、或含糊其辞。在大使命中,耶稣命令我们要让万民(包括那些受到同性吸引的人)作门徒,凡祂所吩咐我们的,我们都要教训他们遵守,这当然也包括婚姻的神圣性(太 19:3-12)。

保罗认识到我们所传讲的信息对某些人来说是“死亡的恶臭”,但为了克服福音这种冒犯人性的特质,保罗并没有建议要把话说的含含糊糊。他期待圣灵改变听众的心。他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不管你把它们说得有多天花乱坠(林前 2:14)。保罗知道,如果他试图迎合他那个时代的智慧和口味(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包括颂扬个性和淡化另类性行为的罪性),让福音更容易为人接受,他可能的确会收获更多热心听众,但他所宣讲的十字架就不再有大能(林前 2:4)。

宣讲十字架的核心是让人悔改。真正的悔改才是令人反感的事。耶稣告诉那些想要跟随祂的人,悔改意味着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彻头彻底、毫无保留地跟随祂(太 16:24)。这意味着你愿意放弃生命中一切想取代耶稣的东西。

贝克特·库克(Becket Cook)是一名同性恋,他成为基督徒时正在好莱坞的娱乐圈工作,他解释说(这本书还是安迪·史丹利推荐给我的!),耶稣要求跟随祂的人要否定自我,这大大震撼了他:“我这一辈子别人都在告诉我要忠于自己”。但在读圣经时,他发现:

(自我)已被罪侵蚀,为什么还要忠于自我呢?选择你的性倾向这个想法都是与抬高自我联系在一起的。它意味着把自我变成自己的神。将自我和自我的欲望置于神坛之上,对其顶礼膜拜。忠于自我就是偶像崇拜。

悔改意味着不仅要否认另类性行为背后的前提,还要否认支撑我们整个时代精神的前提:“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什么对我最好”。

罗莎莉亚·巴特菲尔德(Rosaria Butterfield)第一次接触到福音时,还是一名同性恋,同时她也是纽约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文学和女性研究教授。她认为,悔改的真正焦点并不是同性恋或某种罪,而是骄傲:“骄傲的人总是觉得他们可以全部依赖自己,不靠上帝、不靠他人。骄傲的人觉得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想干嘛就干嘛。”

呼吁悔改不仅冒犯了同性恋。它冒犯我们所有人。

也许,这一代基督徒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不是“我们会忠于圣经中关于同性恋的教导吗”?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真的在宣扬悔改吗”?一旦你接受了跟随耶稣必须“舍己”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你必须需要放弃的那些东西,不管它是什么,就不那么重要了。

有些人担心,如果我们不把性看作是一个小问题,我们就会失去下一代。也许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坐在教会里的这一代人,他们对舍己和背起十字架一无所知。如果教会一直座无虚席,到了最后一天却发现会众就是耶稣所说的“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 7:23),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真的,引到灭亡,路是大的,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太 7:13-14)。通往永生的门就像基督独有的要求一样狭窄,像舍己一样困难,像背起十字架一样艰巨。一旦你定意“舍己”“背起十字架”来跟随耶稣,那些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东西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无论是对色情的沉溺、对名利的欲望,还是不想做宣教士的想法,跟随耶稣意味着顺服一切耶稣所说的、所带领你去做的。跟随耶稣要求你将自我钉死在十字架上。

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宣告说,“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亲男色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 6:9-10)。

同性恋罪并不是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列出的唯一的罪,它是其中之一。这不是一段“劈头盖脸的一顿痛击”。这是神对这个正在灭亡的世界发出的满有恩典的警告,如果不把它讲清楚,就是我们对这一代人最大的亏欠(结 33:8)。

当然,这些经文曾被滥用过,就像法利赛人滥用摩西律法来压迫以色列人。但错误不在经文,而在引用经文的人。正如摩西所说:“因为这不是虚空、与你们无关的事,乃是你们的生命”(申 32:47)

在这个问题上模棱两可不是好心。把问题清晰透彻地讲出来才是。

回到格林的区分,教会既需要宣教士,也需要正统的捍卫者。每个教会都必须坚持这两个重点。理查德·洛普雷斯(Richard Lovelace)将此比作人体内的红血球和白血球。白细胞过多(白细胞增多症),人就会死;红细胞过多(多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人也会死。做一个只有“红细胞”(热心传福音)的教会,或做一个只有“白细胞”(忠于教义)的教会,一样不健康。

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忠于教义和热心传福音是最好的搭档。忠于教义会带来传福音的热情,因为忠于圣经包括爱邻舍,渴望迷失的人得救。如果教会的忠于教义与你的热心传福音格格不入,那么你对正确教义的忠实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忠于整本圣经,必然会使我们满怀爱心恩慈、热情亲切对待未信之人,迫切地想给他们传福音。

第二,耶稣满有恩典和真理。

黑暗不能胜过的光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的光(约 1:5、14)。约翰把恩典放在真理之前,这并非偶然。正如史丹利提醒我们的那样,耶稣用恩典来带领——在告诉他人真理的同时,也包容他人,让他们靠近自己。祂满有恩典,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不信之人蜂拥到祂身边。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的教会中没有更多这样的人呢?

再有就是,耶稣句句真理,让各种各样罪人咬牙切齿。他们齐声高呼要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也经常说一些让人不舒服的话,让慕道友望而却步,门徒们困惑不已,耶稣这样的做法怎么可能兴起一场运动呢?(太 19:25)。

耶稣那不可阻挡的大能来自于祂的恩典和真理。耶稣是唯一一个完全真实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有完美恩典的人。这两者并不是一种互相竞争的关系——好像此消彼长,为了取得某种“平衡“——它们完全一致。如果耶稣没有完全的真理,祂就不会有完美的恩典;如果祂没有完美的恩典,祂就不会有完全的真理。

今天的教会往往倾向于两者之一。基要主义者喜欢没有恩典的真理。自由派喜欢没有真理的恩典。(不过,从福音角度来看,恩典是基于对律法的正确理解)。要想成为有果效的传道人,我们必须两者兼备——比基要主义者更有真理,比自由主义者更有恩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耶稣那样吸引人归向上帝,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耶稣那样把他们差到世上,去赢得世界。

约翰提醒我们,我们胜过世界、肉体和魔鬼,并不是靠我们把福音巧妙精心地包装起来,顺应文化潮流(尽管处境化讲道很重要)。我们能胜过这些,因为我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 12:11)。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见证表明,没有任何权柄比耶稣的权柄更重要,没有任何东西比祂更宝贵,我们就会变得像祂一样,变得势不可挡。

施洗约翰站在希律王面前,质问他与弟媳妇同床共枕之罪,这种性乱交行为在王室社会中很容易被接受。对此,希律王砍下了约翰的头。《马太福音》告诉我们,约翰的这番话是导致他被砍头的导火线。

可以想象,今天有些牧师会对约翰说什么:“约翰啊,如果你对这件事轻描淡写一下,打个马虎眼,或者索性闭口不谈,对希律王的这种开放式婚姻既不明确表示‘肯定’,也不明确表示‘不肯定’,你不仅能保住你的事工,还能保住你的脑袋!你甚至可能最终赢得希律王及满朝上下所有人的心!你抓着性犯罪这一点不放,结果却放弃了希律王这个可能的宣教对象”。

耶稣怎么评价的呢?约翰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先知(太 11:11)。

流亡在异国他乡的但以理曾接到警告,向大流士王以外的任何人祷告都会被处死(但 6)。然而但以理就在得到警告的当天下午,回家之后,像平常一样打开窗户,向着耶路撒冷祷告。也许有人会说:“哦,但以理,你可以不打开窗户祷告!圣经里可没说你必须打开窗户才能祷告”。

但以理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不打开窗户,别人会认为他妥协了,不再像以前一样敬拜神,这就意味着文化的权柄比神的权柄更大。于是,但以理打开窗户,就像往常一样地祷告。上帝在那一刻彰显了祂的大能。

基督徒在同性恋问题上的退缩会向当代文化传达出怎样的关于上帝神性的信息呢?你可以做一个始终如一的基督徒,却不公开谈论这个问题。你可以关上窗户,在房间里静静地顺服神。

但那能阻挡狮子的大能却不是从这里发出的。

我的意思不是说,尽管我想向 LGBT+ 群体传福音, 我还是不得不把圣经关于同性恋的教义讲清楚。 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我想向这个群体传福音, 所以我必须要讲。我相信有一股黑暗永远胜不过的光。

最后让我讲一个故事。

几年前,一对女同性恋开始参加我们教会的聚会。几个月后,其中一人约见了我。她流着泪说:

我需要一些建议——几个月前,在礼拜结束时我和你一起祷告,接受基督做我生命的救主,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开始来这间教会时,每个主日敬拜都能感受到神的同在,这让我非常兴奋,于是我邀请“妻子”和我一起来。她调查了你们教会,发现你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她告诉我,“我才不会去那个教会。如果你想让神进入我们的生活,那好吧。我们换间教会,换一个能接受我们的教会”。她在罗利找到了一间自由派教会,我们就开始去那里。

她接着说道:“去了一个月后,我告诉‘妻子’,神不在这间教会,但是神在顶峰教会。我们面临着选择。我们可以去顶峰教会,那里有神,但他们不接受‘我们’;或者去这间自由派教会,那里接受我们,但没有神。随你怎么做,但我要去有神的教会。”

她要求受洗,并开始了痛苦的解除婚姻关系的过程。不久后,我们给她施洗了。

六个月过去了,我收到她前‘妻’的请求要求见面。她告诉我,

在我“妻子”受洗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在她出城的一个周末来到你们教会。当你介绍上午讲道的主题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想,‘我就知道!这些偏执狂在一起就谈这些东西。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就像对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就听个十分钟,把牧师说的所有充满仇恨的话一条条列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向“妻子”证明,这里不适合我们。

五年来,我大概只讲过一次完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讲道。她就是在那个周末来的。

她继续说:“然而,10 分钟后,‘仇恨语言’一栏还是空白的。我想,#¥%#!这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有爱的反同性恋信息。从那以后,我每周都会参加或在线观看”。她泪流满面接着说道:“我知道你说的都是真的,我想让神进入我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呢”?几周后,我们给她施洗,见证她把信心交托在基督身上。她说:“谢谢你们没有为我改变信息。在我和我的‘伴侣’看来,圣经在这方面的内容一直都是很显而易见的。”

现在是打开窗户,面朝耶路撒冷,满怀信心地向神举起双手的时候了。不要害怕。那捆绑住狮子嘴巴的神随时准备帮助我们。

不要退缩

我并不打算在本文中对安迪·史丹利的事工进行详细分析或做出最终判决。我们俩都会在审判台前接受最后的审判。

我的目的是要鼓励我们这群人,神托付我们把祂的话语传给这一代人,不要退缩,不要不相信神的话语,而是要凭着信心继续前进,这样我们就能像使徒保罗对他的同代人所说的那样,对我们这一代人说:“我们没有退却,我们把神全部的旨意全部传给你们了(徒 20:27),我们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各人(徒 20:31)。那美好的仗我们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们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们已经守住了”(提后 4:7)。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网站:Downplaying the Sin of Homosexuality Won't Win the Next Generation.

J. D. Greear(葛瑞尔)是北卡顶峰教会(The Summit Church)的主任牧师,著有多本著作,曾担任美南浸信会主席一职(第62届)。
标签
同性恋
悔改
安迪·史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