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好书带来好生活
2023-10-10
—— Nick Roark

在英语里,“讲个故事吧”是一句很有份量的话。人类天生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听故事,正如詹姆斯·史密斯(James K. A. Smith)所说的,“心灵通过故事交流”(108 页)。世界文学表达了我们最伟大的故事,这些故事跨越时间地域,传达了人类的普遍经验。

在《好好阅读:通过伟大作品寻找美好生活》(On Reading Well: Finding the Good Life Through Great Books)一书中,自由大学(Liberty University)教授兼作家凯伦·普莱奥(Karen Swallow Prior)认为,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打造一个有美德又卓越的人生。“文学不只是提供信息,它能够塑造我们”(22页)。普莱奥展示了这种美德的形成过程:“阅读优秀作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她观察到,“ 这些书如同友谊一样,永远地改变了我们”(18 页)。普莱奥的思考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伟大的作品永远改变了她的人生。(更多相关内容请参考她之前写过的著作《每日必读:魂系文学》《Booked: Literature in the Soul of Me)。

普莱奥用十二章内容介绍了以下作家的经典作品,细腻地探讨了这些作品体现出来的十二种美德, 包括四种基本道德(carinal virtues):智慧、节制、公正和勇敢,三种神学道德(theological virtures):信、望、爱,以及贞洁、勤奋、忍耐、仁慈和谦卑等天国美德(heavenly virtues)。 这些作家包括: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简·奥斯汀(Jane Austen)、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马克·吐温(Mark Twain)、远藤修作(Shusaku Endo)、托尔斯泰(Leo Tolstoy)和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

美国亚马逊网站对本书的介绍如下:

《好好阅读:通过伟大作品寻找美好生活》

凯伦·普莱奥 著

备受赞誉的作家凯伦·普莱奥带领读者穿越古代和现代的伟大文学作品,探索历史上哲学家和神学家认为对于良好品格和美好生活至关重要的十二种美德。

古代美德在今天同样重要。普莱奥借鉴了最优秀的古典思想家与基督教思想家的观点,重新介绍了这些古代美德,她还探讨了经典著作中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普遍性主题,帮助读者通过伟大的作品,学会热爱生活、文学和上帝。

布拉佐斯出版社(Brazos Press, 2018) , 272页

探讨美德

普莱奥首先将美德的培养建立在神的荣耀之上:“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荣耀神,只有在我们荣耀神时,我们才会真正变得卓越。”(23 页)。文学作品既能体现罪恶,也能体现美德,普莱奥希望帮助读者通过阅读伟大作品,能辨识善恶,且不断地弃恶扬善。

普莱奥是一位介绍经典文学的好向导。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她的简洁明了。在 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里,她谈到节制,并感叹杰伊·盖茨比的奢华“令人窒息”,然后明智地指出“消费确实消耗了我们”(59 页)。

普莱奥认为,勤奋是诸多美德中“最卑微,甚至可能是最无聊的一种”(178 页)。然而,若要坚持不懈,就必须要勤奋。在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基督教经典作品《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中,去往天城的危险重重,基督徒依然坚持不懈,这种努力就体现了勤奋这一美德。

普莱奥在谈到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时说到,“即使有太多的不公,仍然不能磨灭良善的光芒。在这一片浩瀚黑暗的谬误海洋中,坚毅的小塔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黑暗中的灯塔”(80 页)。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末世小说《》(The Road读起来很是让人沮丧。普莱奥在探讨小说中盼望这项美德时说:“吊诡的是,《路》一书中展现出来的荒凉世界是对美好事物的肯定,甚至是赞美。在一个美好事物似乎所剩无几的世界中,这一切更加令人惊叹”(131 页)。

普莱奥不仅展示了这些伟大作品如何体现美德(或缺乏美德),她还展示了如何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者能操练美德。“阅读好书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一种卓越。它也是一种习惯,帮助我们培养更多美德”(15 页)。

如此说来, 用操练美德的心态来阅读是一个既快乐又苛刻的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慢读精读

有美德的阅读始于细读,始于理解书页上的文字,始于 “忠实作品和上下文,准确深刻地解读”(15页)。这种细细品味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美德,因为这种阅读需要耐心——耐心是专注的燃料;它也需要谨慎——谨慎是解读作品的关键;它也需要节制,不懂节制就无法为读好书留出时间。

好好阅读意味着慢读。我们读文学作品,不应该像吃快餐一样狼吞虎咽,而应仔细品尝,慢慢咀嚼。“就像美餐需要细品,好书也应该如此,而不是一扫而过”(17 页)。

我们生活的时代,肤浅阅读似乎成为新常态,因此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让自己“肤浅致死”(skimming ourselves to death)。当然,有些书本浅浅地读过就够了。就连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也建议说:“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下,少数书则要咀嚼消化。也就是说,有些书只需读其中的一些段落,有些书只需大体涉猎一遍。而少数书则需要通读、勤读、细读”。但是,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就不能够掌握深度阅读的能力(5 页)。

慢读让我们琢磨,思考,反省,咀嚼。为了让自己深入文字,普莱奥鼓励阅读时“用钢笔、铅笔或荧光笔在书上做记号,或做笔记”(17 页)。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荧光笔在书上划来划去,但除此之外,她的建议很明智。

这种精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时间和实践。“淙淙细流,只要长此以往,也能改变地貌。同样,读好书的习惯也会慢慢改变我们的生命”(19 页)。利兰·莱肯(Leland Ryken)指出,与读好书所得到的多方面回报相比,培养这种习惯所付出的努力就显得微不足道:“文学有助于让我们更人性化。它让我们有更多的体验,加深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让我们更同情他人,唤醒我们的想象力,表达我们对上帝、自然和生命的感受和见解,使我们更能感受到美。”(34 页)

爱上阅读吧

《好好阅读》文笔细腻,会立即吸引某种特定类型的读者:他们会读那种体现美德之书的书评;他们路过旧书店时总忍不住溜进去找书,希望能找到一本牵动思乡之情的读物;他们会像大卫·科波菲尔一样,“仿佛为了生活 ”而读书(59 页);他们会欣喜地肯定C. S. 路易斯的发现:“我自己的眼睛不够用,我还要通过别人的视角来看。”

但即使你还不是这样的读者,普莱奥也在向你招手。在她的书中,你找不到责备的语气,也找不到一长串你必须在死前要读完的书单。相反,她好像一位我们在学校里都希望遇到的英语教授,谦卑地点燃你的渴望,让你放下她自己的书,捡起那本你从未读完的令人生畏的文学作品,让这本书继续在你心里做工。我猜这就是普赖尔一直以来的目标之一。

17 世纪清教徒牧师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写道:“一个人要想变得聪明或优秀,他需要的不是泛读,而是精读,只有精读才能保证他能收获到最好的……好书是神给这个世界的极大怜悯。”(151 页)凯伦·普莱奥写了一本好书,告诉我们一些有助于我们思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好书。这些书的确是神给我们的极大怜悯,它们让我们沉思,流连忘返,还不断地挑战震撼我们。正如使徒雅各所写:“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雅 3:13)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ad Well to Live Well.

Nick Roark(尼克·罗克)拥有美南浸信会神学院道学硕士学位,是弗吉尼亚州弗兰科尼亚浸信会(Franconia Baptist Church)的牧师。他曾经是华盛顿特区国会山浸信会的教牧同工。
标签
读书
书评,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