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与 C. S. 路易斯一起过基督徒生活
2024-01-18
—— Gwen Burrow

最好的关于 C. S. 路易斯的书会让我们掩卷之后还想去读、或者重读路易斯本人的写作。乔·里格尼(Joe Rigney)的新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它有点像为路易斯构建的系统神学,对路易斯做了综合介绍。对那些不太熟悉路易斯的人来说,《路易斯论基督徒的生活:在上帝面前成为真正的人》(Lewis on the Christian Life: Becoming Truly Human in the Presence of God)非常有吸引力,(读完之后他们肯定会赶紧找路易斯的书来看),而对那些希望从一本书来了解路易斯思想的老粉丝来说,这本书为他们摆上了一个甚是熟悉的文字盛宴。

里格尼是作为明尼阿波利斯城市教会(Cities Church)牧师和伯利恒大学及神学院(Bethlehem College and Seminary)的神学与文学助理教授,路易斯的资深粉丝和门徒。他还写了《像纳尼亚人一样生活》(Live Like a Narnian: Christian Discipleship in Lewis's Chronicles)。这本书证明了我几乎像喜欢读纳尼亚故事一样,喜欢读关于纳尼亚的事。尽管如此,在读这本书时我依然有点顾虑。为什么要读一本洋洋洒洒几百页讲路易斯的书?干嘛不直接读路易斯呢?我担心这本书只是大教堂钟声的微弱回声罢了。

没读多久,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远不只是总结路易斯而已,里格尼对路易斯的思想进行阐述、解释和推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见解。如同奏鸣曲中的最后乐章一样,他忠实地反映并高举了路易斯。路易斯是论述,里格尼是重述。毕竟,我的喜悦大多来自听到不同的话语表达的同样真理。

整理路易斯

这本书的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亮点是其巧妙的编排。专题结构非常有用。首先,路易斯笔下关于救赎、赎罪、道成肉身、教会、礼仪、信心、想象力、理性、(各种)爱、复活、咒诅以及如钻石般坚实之天堂等所有内容,都可以在书中找到。随着章节的推进,里格尼不断与路易斯的主要神学著作展开互动。这些作品包括:《返璞归真》(Mere Christianity)、《魔鬼家书》(The Screwtape Letters)、《四种爱》(The Four Loves)、《痛苦的奥秘》(The Problem of Pain)、《致马尔科姆的信》(Letters to Malcolm)等。(值得注意的是,他略去了《纳尼亚传奇》,因为他已经在其他地方探讨过这些内容。去读读《像纳尼亚人一样生活》吧!)里格尼将这些真理编织在一起,让你感受到(正如他在序言中希望的)“路易斯思想的有机统一”。

这种深入的方法也让里格尼能够将路易斯对一些棘手问题的想法整合成一个连贯的解释。例如,路易斯对上帝的主权和人的自由的看法,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比喻,很容易被误解。但是,里格尼将路易斯的论述集中在一起,让它们相辅相成,去除模糊,形成一幅分明的图画。

在每一个主题中,里格尼都提出了“选择”的问题,路易斯不住地将我们带到一个选择的关口:到底是选择上帝还是选择自我。在每种情况下,选择只有两种:我们是以上帝为中心,还是以自己为中心?人处处都面临抉择:骄傲还是谦卑,宽恕还是怨恨,顺从还是背叛,忘我的爱还是吸血鬼般的感情,天堂还是地狱。

美国亚马逊对本书介绍如下:

路易斯论基督徒生活:在上帝的面前成为真正的人

乔·里格尼 著

C.S. 路易斯擅长挖掘人类内心深处的善与恶、美与丑。从科幻小说、奇幻小说到散文、书信和护教著作,路易斯的作品为基督徒应该如何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见解。

里格尼探索了路易斯对基督徒生活愿景的中心思想——人类自我与永生上帝之间的位格性相交。在祷告、教会、想象、自然之爱、喜乐和忧伤中,上帝将我们带入祂里面,使我们成为完全的人:真正地生活、自由、全备,变成耶稣基督的样式。

十架路出版社(2018 年),320 页。

正如副标题所暗示的那样,里格尼为读者设定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人”,让你通过路易斯的眼睛来看待基督徒的生活,更加活出真我——一个为上帝所铸造、基督所赎买、圣灵所眷顾的人。

正如我提到的,里格尼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我想提两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看法。

没有软弱的喜乐

在讨论《梦幻巴士》时,里格尼注意到圣徒在荣耀中的欢笑和不可抵挡的喜乐。在天堂,再没有任何东西能伤害我们。我们也不会受到他人的操纵、指责和嫉妒的伤害。

但是可能最棒的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经历死亡就可以得到这种保护。死而复活那耀眼的免疫力能够逆袭我们地上的生命。里格尼解释道,“天堂里的那种坚不可摧的属性……源自罪得赦免的喜乐。扎根在上帝之爱里面,我们就能放心大胆地去爱那些操纵者,而不用担心被其操纵。”

换句话说,那加在我们身上的爱与宽恕不仅仅会转变我们, 神也要通过这样的爱与宽恕来转变那些我们周围的人。

因为我们得到白白的爱,我们就会大胆地去爱,无所惧怕, 不用担心那占有欲很强的母亲是否会利用我们的爱,或者纠结于那讨厌的朋友是否会感激我们。

我们是自由的,既然白白地为神赦免,就要白白地赦免他人。

自噬的咕噜姆

路易斯笔下的地狱是一个永远陷在自我吞噬的虚无和邪恶的世界。里格尼将这幅图画与先知约珥描绘的“主的日子”戏剧性地联系在一起,主的日子是万军之耶和华吞噬掉那吞噬一切的饥荒(珥 1:4):

剪虫剩下的,蝗虫来吃;蝗虫剩下的,蝻子来吃;蝻子剩下的,蚂蚱来吃。

然而更让人生畏的是路易斯的看法,里格尼转述了路易斯的意思:

是的,我们是那饥饿的孩子、无辜的村民。但我们也是干旱、蝗虫和野蛮人。耶和华率领的军队,是那不再是人、朽败的我们自己。(强调为我所加)

里格尼的下一句话切切地扼住了我的喉咙,让我窒息:“也许地狱就是吞噬,那些受咒诅的被一直吞噬,永不结束”。我想地狱不会比这更黑暗,死寂,恐怖。

描绘了这一残酷的地狱场景之后,里格尼和路易斯不依不饶,用真理堵住我们的去路。“这(可能的咒诅)不是关于你的妻子或儿子,”路易斯说道,“也不是关于尼禄或犹大。这咒诅可能是关于你和我。”地狱还是天堂?选择权在我们手中。

的确,我们不只是在生命最后一刻做出选择(如果我们能够有机会抓住最后一秒钟来向神忏悔的话),选择发生在每天的每时每刻。每次选择都会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生命之路的每一个岔路口会不断地再岔开,越来越多,你每个最微小的决定都会决定你会在神里面越来越升高, 还是在自己里面越来越降低。

生命里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路,都会让你要么越来越在神的面前成为真正的自己, 要么成为自我吞噬的咕噜姆。

要么成为真我,要么永远地吞噬自己。

充满敬意的不同意

最后一点很重要:里格尼不是一个盲目崇拜路易斯的粉丝。他不是对路易斯所有的想法都点头称是。他像一个志同道合的批评家,正是路易斯非常喜欢的那类朋友:让人愉快,深刻剖析,以圣经为中心。里格尼以铁磨铁的姿态地来评论路易斯。他不同意路易斯的观点时,就会直言不讳地说出来。

举例而言,路易斯对代赎的理解让人困惑, 路粉们可能对此会不知所措,心想:“我真的可以不同意路易斯的的看法吗?”而里格尼有礼有节地一一拆解路易斯的错误,这对路粉们大有帮助。里格尼在告诉他们,是的,你可以不同意路易斯, 你也应该这样做。 但是要像里格尼那样,坐在火炉边,眼中带笑,向对面的路易斯举杯致意。

畅游路易斯世界

这本书就好像路易斯笔下世界的国家地理版图册——郁郁葱葱,到处是我们可能从未见过的细节和角度,也有可能这些是我们已经见过上百遍的熟悉景观。不管怎样,在翻阅过这些照片之后, 让我们系上鞋带,在路易斯的努力带领下,去到那个我们真正的国度。

里格尼指向路易斯,而路易斯则指向基督,这就好比是一个三层的瀑布。我们很容易会止步于瀑布的一层, 心想,这就是了!然而,让我们抬头再往上看去, 那里还有更多。

正如里格尼所写到的,“真正的个性就在前方。”因为在那里,一个大写的真正的人正在等候我们。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Living the Christian Life with C. S. Lewis.

Gwen Burrow(格温·伯罗)住在爱达荷州(Idaho)的莫斯科(Moscow),她是一名作家,编辑和活动策划者。
标签
书评,C. S. 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