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组织化的宗教,世界会更好。基督教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种宗教被创造出来,只为给帝国扩张的野心披上合法外衣。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之名四处征战、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以及近代的宣教运动,都是利用宗教为统治压迫辩护的绝佳例证。追求精神信仰无可厚非,但皈依建制宗教则不然。正因如此,想象一个“后宗教时代”的世界才如此令人神往。
这些论调我在各种场合屡见不鲜。但历史研究证明:上述观点几乎全盘皆错。
贝勒大学历史学著名教授菲利普·詹金斯(Philip Jenkins,)在《尘世王国:帝国如何塑造与重塑宗教》( Kingdoms of This World: How Empires Have Made and Remade Religions)中,同意宗教与帝国之间存在着历史关联,但他指出:这两者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帝国会改变宗教,宗教也会反过来影响帝国。这一洞见为长期存在的政教关系辩论增添了新视角,无论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将获益。詹金斯不仅剖析了帝国的本质,揭示帝国如何形塑宗教演变,更颠覆了当下盛行的那种将帝国与宗教霸权简单化的历史叙事。
《尘世王国:帝国如何塑造与重塑宗教》
菲利普·詹金斯(Philip Jenkins)著
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世界宗教与帝国关系的专著。
作者以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等主要宗教为线索,横跨欧亚非美各大洲,深入解析帝国兴衰如何深刻影响宗教发展,并特别探讨了近现代帝国解体对全球宗教格局的冲击。
本书立足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独到视角和详实考据,为读者呈现宗教史上这一关键命题的完整图景。
贝勒大学出版社(Baylor University Press)出版,全书 350 页。
不少学者都对帝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感到困惑,特别是考虑到新约中那些反帝国主义思想。约翰的《启示录》就包含对罗马帝国近乎直白的批判。一些神学家,特别是再洗礼派学者认为,从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到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奉为国教,这一过程彻底改变了基督教的本质。
毫无疑问,帝国会影响宗教。詹金斯在书中指出:“帝国始终是塑造、重塑和改变世界各大宗教的关键力量。”他强调:“某种程度上说,所有宗教都生活在后帝国时代的阴影之下。”(3 页)这一现象不仅限于基督教。即便是那些从未建立过帝国的宗教,其发展轨迹也难逃帝国权力的左右。
在詹金斯看来,帝国的核心特征包括“强势文明对其他文明的统治、多元化的民族与疆域、广阔的势力范围”(22 页)。这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帝国,也涵盖以经济贸易为扩张手段的新型帝国。甚至在现代社会,当西方国家以制裁相威胁,强迫传统社会接受LGBT等价值观时,这种文化霸权同样具有帝国主义的特征。
詹金斯认为,历史证明,“帝国的意识形态确实举足轻重”(36 页)。然而,没有哪个帝国能完全控制宗教发展。统治者本想用武力推广某种信仰,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就像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吉姆》(Kim)中描写的那样,帝国统治下的宗教常常呈现出“大杂烩”的状态。更耐人寻味的是,帝国带来的和平与繁荣,有时反而为异端信仰提供了生存空间。
基督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非但没有被帝国扼杀,反而在帝国统治下蓬勃发展。罗马治世(The Pax Romana)时期修建的道路网为保罗的宣教之旅提供了便利。詹金斯指出,即使在敌视基督教的波斯帝国,“基督教社区也在繁荣的城市中发展壮大,并将这些城市打造成教会组织的中心”(71 页)。波斯帝国虽已消亡,基督教却延续至今。与此同时,帝国统治下的和平也为摩尼教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个宗教后来困扰了基督教数百年之久。
到了 19 世纪,“英国统治确实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范围,但同时也促进了犹太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在全球的传播”(171 页)。比如《薄伽梵歌》能成为印度教核心经典,部分原因就在于它是抗衡‘基督教宣教士分发的新约袖珍本“的有效工具(191 页)。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英国和荷兰在地中海打击海盗的行动,反而为伊斯兰教的神学改革创造了条件,让某种跨国界的伊斯兰统一体成为可能。詹金斯写道,欧洲人强加的和平秩序“让来自偏远地区的穆斯林能够完成曾经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麦加朝觐,甚至在中东伊斯兰世界更自由地旅行”(175 页)。
詹金斯始终敏锐地观察着神学变迁背后的社会学与地缘政治动因。他指出,帝国的统治宗教往往通过本土化而发生改变。例如,基督教在描绘基督与圣徒形象时,“很自然地沿用了希腊罗马的艺术审美”(第 183 页)。而更具深意的是,有些情况明显是天主教的圣徒崇拜融合了本土宗教元素,以此保留原住民信仰的某些信仰习惯。
在当今文化语境中,“帝国”一词几乎成了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对多数美国人而言,这个词让人联想到塑料盔甲包裹的暴风兵和黑勋爵维达(Darth Vader)。但詹金斯打破了这种脸谱化认知,他提醒我们:正如经典喜剧《万世魔星》(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所讽刺的那样,帝国在历史上也曾带来诸多积极影响。詹金斯在书中指出:“帝国点燃了社会变革的火花”(32 页)。对于那些批评基督教大使命具有殖民色彩的观点,他给出了一个辩证的回应:“基督教传教既在协助帝国扩张,也在促进帝国瓦解”(141 页)。
当然,詹金斯并非要为历史上的宗教迫害和殖民暴行开脱。但他通过详实的史料,解构了当下流行的两种极端史观——要么将宗教与帝国浪漫化,要么将其妖魔化。与汤姆·霍兰(Tom Holland)的《宗教统治》(Dominion)一样,本书告诉我们,单纯用权力斗争来解释历史,根本无法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同时,詹金斯对帝国与宗教关系的分析,也给那些幻想重建“基督教王国”的人泼了盆冷水,因为历史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尘世王国》提醒我们,历史很复杂。任何将宗教与帝国的互动归结为单一因素或单向影响的理论,往往都失之偏颇。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宗教与帝国关系史的学术著作(17 页),无论是专业的历史学者、宗教辩护者、神学家、牧师,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想更深入地理解我们这个世界,都会从这本兼具学术深度与阅读趣味的著作中获益良多。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ires and Relig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