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重温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023-10-05
—— Chad Ashby

事先声明

“试图在这篇故事中寻找动机者将被起诉;试图从中寻找寓意者将被放逐;试图从中寻找阴谋者将被枪毙。”

根据作者的命令
G. G. 上将,军械局长

在这个单方面的禁令中,马克·吐温(Mark Twain)警告有良知的读者不要涉足他最伟大的小说。而我们就像擅自闯入私宅的破坏者,对他粗暴的禁令不屑一顾,冒险进入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手持铁锹,渴望挖出动机、寓意和阴谋,掘地三尺也在所不惜。

美国亚马逊网站对本书的介绍如下: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著

小说的情节在天意的指引下徐徐展开。离开马克·吐温的虚构世界之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书中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这会让我们如坐针毡。我们将面对道德观念中的矛盾之处。我们会质疑无神论的社会规范如何塑造了我们。

纽约查尔斯·L. 韦伯斯特公司(CHARLES L. WEBSTER AND COMPANY),366页。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个宝库,错综复杂的道德观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大开眼界。然而,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代价惨重的胜利,许多读者读完之后感觉沮丧不已。马克·吐温丢给他们一个眼色:“我可是警告过你们的”。

但是,对于基督徒读者来说,哈克和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一本好小说,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暴雨洪水的天意

本书记录了一个小镇贱民和一个逃亡奴隶的冒险经历。哈克(Huck)和吉姆(Jim)都逃离了囚禁——哈克被父亲虐待,锁在小屋里,而吉姆则是逃离沃森小姐(Miss Watson),因为他可能会被卖给奴隶贩子,二人遇上后被迫到密西西比河上去碰碰运气。

强大的密西西比河就像一条变幻莫测、蜿蜒起伏的巨蛇,在小说中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导着事件一章一章地发展。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天意”(providence,基督徒通常称之为“上帝的护理”)是一条毫无感情的河流,它常常惩罚好人,奖励恶棍。吐温用了小写的“天意”,隐隐地表达出这“天意”不值得信靠,人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

每经过一个河边小镇,哈克总是不得不参与一些不法勾当。他心里饱受负罪感的煎熬,无论正确与否——他觉得自己是杀人犯、骗子、懦夫、小偷。当他最终试图做正确的事时,所有事都变得一团糟。在吐温看来,我们都是漂泊者,无法改变周遭的事,想做好事也屡屡失败。

大骗子

马克·吐温的故事不断被半路出来的骗子打断,但事实证明他才是最伟大的骗子。他让哈克的老朋友汤姆·索亚(Tom Sawyer)出场,制造虚假的希望,然后让汤姆拉拉扯扯地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才带出小说的结尾,拖泥带水的让读者几乎生厌。最后,他让汤姆揭开了荒唐的真相:吉姆的主人死了,他一直都是自由的!吉姆随后揭露了他在整个旅途中一直保守的秘密,讽刺的利刃刀锋一转:哈克那心怀杀机的父亲也死了!

故事一开始,哈克和吉姆改变命运的决定原来是建立在不实消息之上的。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死挣扎,到头来却是毫无必要。

马克·吐温是汤姆·索亚的终极代表。他虚构出来的探险,颠覆了人类在宇宙中寻找意义的本能:如果你相信这个故事有任何意义,相信它有任何合理的结尾、圆满的结局,那你就太愚蠢了!所有人的结局都是如此不堪。你要是不这么想,那就是在装模作样。

虚构小说的真实人格

然而,马克·吐温的愤世嫉俗并没有使《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失去意义,尤其是对基督徒而言。不可否认,他笔下的一些人物因为参与事件的发展而永远地改变了自己。一部好小说的价值就在于此:尽管影响哈克旅程的情况是虚构的,但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塑造的品格却是真实的。

小说写到一半,哈克遇到了危机时刻。他十分纠结,因为他必须选择是否要犯下不可饶恕之罪:帮助逃奴获得自由。出于对吉姆的爱,哈克做出了他认为是要让他下地狱的决定。他先给沃森小姐写信,然后他改变了想法:“我考虑了一分钟,屏住呼吸,然后对自己说:‘好吧,那我就下地狱吧’——然后把信撕了”。

对基督徒来说,这样的危机时刻正是虚构小说之所以宝贵的原因。如果我们愿意把自己的质疑放在一边,读上个几百页,我们就会为好小说所改变。凯伦·普莱奥(Karen Swallow Prior)在她的《好好阅读》(On Reading Well)一书中解释了,小说如何帮助我们养成品德:“通过想象,读者认同书中人物,这些人物代替他们经历了各种遭遇,读者借此方法了解人性,也了解他们自己”。

基督徒不用接受马克·吐温宿命论的世界观,也能从哈克和吉姆的密西西比河之旅获益。我们知道,这个充满了强盗、沉船、饥饿、家族争斗和追捕的危险跋涉从一开始就是虚构的。然而,哈克的道德困境却能解构我们错误的观念,让真正的美德取而代之。

阅读有好坏之分

如果读小说只是为了消遣,那我们就会像汤姆·索亚一样。与哈克不同的是,汤姆读过经典,却忽略了重点。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幻想中。我们可以通过小说来逃避现实,也可以通过小说来培养真正的品格。优秀的小说会让基督徒读者在现实世界中结出美好的果实。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开头的告示给了我们足够的预警。天意之手带引着我们的思想在吐温虚构的世界里畅游。掩卷之际,我们的内心也改变了。书中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这让我们如坐针毡。我们将面对道德观念中的矛盾之处。我们会质疑无神论的社会规范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即使像马克·吐温这样愤世嫉俗的无神论者,也一样能激发基督徒的成长。

一本旨在讽刺天意的小说,却被神用来改造像你我这样的哈克贝利,这的确是一个负负得正的转折。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Huck Finn and the Providential Benefit of Good Novels.

Chad Ashby(查德·阿什比)是南卡罗来纳州纽伯利市(Newberry, South Carolina)大学街浸信会(College Street Baptist Church)的牧师,他毕业于肯塔基州路易维尔美南浸信会神学院,在那里他完成了圣经和神学研究的道学硕士学位。
标签
书评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