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你只有三千四百二十九周
书评:奥利弗·伯克曼 著《四千周》
2023-09-04
—— John Inazu

奥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写了整整一本书来警告大家不要将什么东西都工具化,而我这篇书评也许不能说明我听进去了他的话。然而,《四千周:凡人的时间管理》(Four Thousand Weeks: 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不仅包含许多警世之言,也深刻揭示了来自传统的智慧,呼吁大家活在当下。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本书有力地提醒我们为什么盼望是信仰的根基。

伯克曼的书名指的是人一生中以周为单位的平均寿命,他希望读者充分利用这相对短暂的时间。他诙谐地批评了广为人知的时间管理观点,比如斯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的著名例子:如何把大石头、鹅卵石和沙子全装进一个罐子里(72页)。柯维的解决办法是先放大石头,这象征着我们最重要的待办事项。只有在大石头全部装完之后才能放鹅卵石和沙子。但是,伯克曼指出,柯维的思想实验是一个事先布好的局,他假设我们的罐子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的大石头。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我们把优先顺序搞错了,而在于我们的生活根本就无法容下所有重要的事情。所以,解决办法不是优先考虑大石头,而是对一些大石头说“不”。对这个故事的重新解读有力地说明了人之有限性。

美国亚马逊网站这样介绍这本书:

《四千周:凡人的时间管理》

奥利弗·伯克曼 著

人类的平均寿命短得荒唐,短得侮辱人的智商。假设你能活到八十岁,大约也只有四千个礼拜。谁都知道这点时间不够。我们成天忙着应付愈来愈长的待办事项清单,清理塞爆的收件箱,努力平衡工作与生活,还得随时随地对抗分心;一大堆的建议都教我们如何更有生产力、更有效率,要我们化身为“生活骇客”,善用一天之中的每分每秒。然而,这样的技巧通常只会火上加油。我们愈来愈焦虑,一直想要加快速度,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总是远在天边。然而,我们很少把每天的疲于奔命与最重要的时间管理问题联系在一起:如何好好运用我们在世上的四千个礼拜。

法拉尔、斯特劳斯和吉鲁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88页。

你必须要安顿自己

伯克曼在后面的章节“安顿的必然性”中继续讨论人生之有限。我们一直听人说,不要为了要“安顿”自己,就勉强自己去接受不合意的工作、配偶、朋友或者家庭。但正如伯克曼所指出的,整个生活就是“不断地安顿自己”:“你必定会安顿下来,这应该让你感到高兴”(84页)。

他进一步阐述道:

如果你不首先“确定”从事法律、艺术或政治,从而决定放弃其他职业的潜在回报,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名超级成功的律师、艺术家或政治家。如果你一直在各种职业之间游移不定,那么你在任何一种职业上都不会成功。同样,除非你不愿意安顿下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对方的不完美,拒绝从无穷无尽的白日梦里寻求虚无缥缈的替代品——就不可能有真正美满的亲密关系。(85页)

换句话说,生活是一系列限制性的选择,限制越明确,我们就越能从中发现自由。这一观点与当前的社会规范背道而驰,但上千年的基督教神学告诉我们,对婚姻、家庭、社群和职业的承诺让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信任,产生深厚的感情,一同繁荣兴旺,即使这些承诺意味着对其他选择的拒绝。

然而,伯克曼的书并不是写给基督徒的;相反,他假设他的读者已经不在乎这种信仰: “当人不再相信来世时,一切都取决于如何过好今生”(45页)。值得称赞的是,伯克曼诚实地面对了他的预设前提所带来的挑战。如果希望需要 “你将信心寄托于自身之外、当下之外的某种事物,希望到头来一切都会平安无事”,那么希望就是一种“诅咒”(230页)。《四千周》讲到底,不过是“放弃希望、过好当下的加长版论证”(231页)。伯克曼的副标题预示了这一切:“凡人的时间管理”。的确,如果你同意这本书的出发点:我们只是凡人——没有上帝、也没有超越一切的盼望——那么伯克曼的建议不仅富含洞见,而且几乎无可辩驳。如果我不是基督徒,《四千周》很可能就是我的圣经。

外部的存在

但我是基督徒。我相信耶稣基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改变了一切,不仅改变了我的四千周,也改变了整个被造物的秩序。虽然我并不否认自己在这世上时间有限,但我的出发点更接近于 C. S. 路易斯在《荣耀之重》(The Weight of Glory)中的观点:“世间并无普通之人”——在时间的长河中,人要么是“不朽的恐怖,要么是永远的光辉”。

路易斯告诫我们,虽然我们正走向永恒,“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板着面孔活着”。事实上,“我们必须游戏”。这样,路易斯的构思就与伯克曼的许多实用建议相吻合: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刻,将时间精力花在周围人身上,这样我们会发现,一起安息比独享安息更快乐。

但目的改变了视角。基督徒不仅活在此时此地,我们还热切地等待着一个更美好的生活。这意味着即使每个人在这世上都要受苦,我们依然有盼望。面对这一现实,基督徒可以宣告:“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 4:16-17)

认识到这一点,基督徒就不应视自己为本书副标题里提到的“凡人”。我们当然知道这地上的日子转瞬即逝:“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 3:19)但我们将这地上的有限寄托于天上的盼望。

接受安息日

从永恒的角度来理解在地上的日子,还意味着我们每周要留出一天来敬拜和安息。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可以掌管的时间不是四千周,而是三千四百二十九周(如果我们认真对待第四条诫命的话,我们“自己的时间”就少了七分之一)。

伯克曼很欣赏沃尔特·布吕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对安息日的理解,它意味着每周用一天的时间“好好思想珍惜我们的一切都是神的恩赐”。在伯克曼看来,一个人“不必是宗教信徒,也能从这种思想里感受到某种深深的解脱——至少在今天,你不用做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153页)。但我认为布吕格曼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恩赐意味着有一位赐予者,这就是为什么安息日既能带来安息,又能提醒我们自己的有限性。

伯克曼还领悟到一个更深的真理:“没有人能够真正拥有四千个星期的生命——不仅是因为你可能活不到这么久,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你甚至从未拥有过一个星期。 我的意思是你无法保证下一周一定会到来,也无法保证你能够按照自己计划来过这一周”(118页)。这一点与耶稣的教导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 6:34)。

但在这里,目的和视角也很重要;耶稣在说这话之前还提出了另一个告诫(太 6:33):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也都要加给你们了”。

什么赋予时间意义

我希望基督徒能读一读《四千周》,这里面充满了精辟的见解和实用的避坑指南。但它也提醒我们什么是利害攸关的。如果耶稣没有从死里复活,那么无论我们如何利用时间,我们都是在浪费时光——不仅是安息日,还有祷告、服事、十一奉献等等。照着伯克曼指导手册来看,我们注定是最大的失败者。就像使徒保罗所说的(林前 15:19),我们比众人更可怜。

但是,如果耶稣真的从死里复活了,那么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很重要。伯克曼说得没错,“你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宇宙毫不在乎”(208页)。但有了复活的盼望,基督徒就可以确信,即使宇宙不在乎,创造我们的上帝却在乎。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地过着我们的日子, 不管是四千周还是其他多少时间,这都是神赐给我们在地上的日子,因为我们知道,时间管理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You Only Have 3,429 Weeks.

John Inazu(约翰·稲津)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杰出法律与宗教教授,也是The Carver Project的执行主任。
标签
书评
生产力
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