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为什么美国福音派那么晚才接受 C. S. 路易斯?
书评:《C.S. 路易斯在美国》,乐马可 著
2024-01-24
—— K. Alan Snyder

C.S. 路易斯和 G. K. 切斯特顿是两位最常得到引用的基督教作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名字都含有首字母缩写。这是因为在所有可能被引用的基督徒中,他们二位可以简洁精辟地传达信仰真理,水平出众。

无论何时何地,这两个名字会不断出现在基督徒的写作或演讲中。我们喜欢把他们与我们自己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不过,路易斯的作品可能更广为人知;他对基督徒,尤其是美国基督徒的影响极其深远。

惠顿大学(Wheaton College)的玛丽恩·韦德中心(Marion E. Wade Center)收集了大量的路易斯、切斯特顿和其他五位重要英国作家的资料,有这样一家机构是美国人的大幸。每年,该中心都会举办系列讲座,由汉森夫妇讲席(Ken and Jean Hansen Lectureship)提供赞助,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位或多位作家。

2022 年,圣母大学(Notre Dame University)名誉教授、美国最著名的基督教历史学家之一乐马可(Mark Noll)发表演讲,介绍了路易斯在写作生涯初期是如何为美国基督徒所接受。这些讲座现已集结成册——《C.S. 路易斯在美国:阅读与接受路易斯,1935-1947》(C.S. Lewis in America: Readings and Reception, 1935–1947)。

乐马可严谨的研究清楚地表明,那个时代的美国人十分喜欢路易斯的作品,最先接受他的是天主教神学家,然后是学术界的学者和世俗主流媒体,随后是新教主流教会的基督徒和福音派基督徒。鉴于路易斯如今在福音派人士大受欢迎的程度,当年福音派却是最后一个接受路易斯作品的群体,这实在是有点让人诧异。

美国亚马逊对本书介绍如下:

《C.S. 路易斯在美国:阅读与接受路易斯,1935-1947》

乐马可 著

在近代史上,也许没有哪位文学家像 C.S. 路易斯那样改变了美国的宗教版图。即使在虚构作品如《纳尼亚传奇》或护教作品《返璞归真》在国际上出版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前,美国人就已经在“湖那头”阅读路易斯的作品了。但究竟是哪些人在读他的作品?他又是如何为美国人接受的呢?

美国校园团契学术出版社(IVP Academic),176 页。

恰逢其时

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美国人接受路易斯之历史的书?为什么选择这些特定年份?乐马可在演讲中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说老实话——让我告诉你书评者的偏见吧——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让我着迷的话题。大约十年前,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问题。正如阿利斯特·麦格拉斯(Alister McGrath)在他的路易斯传记中所指出的,我想知道为什么路易斯在美国比在本国更受欢迎。

这个疑问让我开始着手研究,并写了一本书,乐马可在序言中提到了这本书对他的帮助。乐马可接过我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展示了美国不同群体的读者对路易斯的反应。

1935-1947 年这几年是路易斯成为文坛常青树的奠基时期。大萧条、二战以及战后回归正常生活等等都让美国人不堪重负,这时路易斯出现了,他的写作吸引了美国人的注意力。他写的东西让很多人心悦诚服。在这些年里,路易斯的知名度逐年提高,1947 年标志着一个顶峰:他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乐马可的研究也很恰当地把这个高峰作为他研究的终点。

天主教对路易斯的兴趣

乐马可的章节将路易斯所影响的群体清晰地划分开来:首先是天主教,其次是世俗媒体,最后是新教徒,而新教的分支福音派则紧随其后。

为什么先是天主教,而不是新教?毕竟,路易斯是英国圣公会成员。而且新教徒现在也视他为福音派的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天主教评论家们在路易斯身上看到了很多他们喜欢的东西。虽然乐马可的论述很全面,但举一个例子就足够了。天主教徒喜欢路易斯对自然法概念的辩护,尤其是他在《人之废》(The Abolition of Man)中对这一概念的阐述。

圣母大学教授利奥·沃德(Leo Ward)写道:“在我们看来,C.S. 路易斯在《人之废》中对自然法的阐述是近代最彻底的关于人之存在及其处境化的表述。”沃德认为,路易斯在阐述这一原则方面比大多数天主教作家做得更好。乐马可指出,天主教向路易斯这样的人敞开大门,标志着基督徒之间的隔阂开始瓦解。

对大众的吸引

路易斯在三个方面吸引了广大美国人:他是一位饱学之士,又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作家,其代表作品为《魔鬼家书》,还是一名护教家。

路易斯的作品面向不同的读者,因此他的名声也广为流传。对于文学学术界以外的人来说,一个讲的精彩故事,比如说《空间三部曲》,或者精辟且有理有据的护教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他们。

在诸多读者群体中, 新教世界是最后才接受路易斯的,让乐马可(可能也包括我们其他人)吃惊的是,最初给予路易斯积极评价的是自由派,而不是福音派和基要派。今天的大多数读者可能认为路易斯主要是为后一类人写作的,其实这一群人过了挺长的时间才接受了这位备受天主教推崇的英国圣公会作家。

基要主义是对自由神学的回应。基要派试图维护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教义。不过,他们有时言辞尖锐,还有点反智。那些同意基要主义反对自由神学立场,但又试图以一种不那么尖锐的精神来与其对抗的人,最终分化成了现在所说的“福音派”。

乐马可解释说,福音派之所以接受路易斯的时间相对较晚,可能是因为当他的作品传到美国时,这个群体刚刚开始摆脱基要主义。那时,卡尔·亨利(Carl F. H. Henry)和葛培理(Billy Graham)等领袖通过肯定信仰的共同点——关注共同的教义,而不是教义分歧——建立团契,这是新福音派形成的标志。而广大基督徒开始关注路易斯的作品,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趋势。

当福音派基督徒将重心转向社会参与时,路易斯展示了如何做到这一点。例如,从事基督教高等教育的人深为路易斯所吸引,因为他“证明了正统基督教可以与高深的学识、文学创作、坦诚的心理洞见,甚至机智,很好地配搭。”(121 页)

尽管福音派姗姗来迟,但他们接受了路易斯,因为他在很多方面都代表了他们希望成为的样子。

深入、易懂

乐马可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看上去囊括了天主教、主流世俗界、新教、还有在这一时期对他的论文有重要影响的福音派。本书采用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但脚注没有多到让读者招架不住。乐马可的写作虽然是学术性的写作,也没有艰深到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他侃侃而谈,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故事”正是读者最喜欢的体裁。

在书里,每场讲座之后, 都会有一位惠顿大学的教授对之做出回应。这些回应让读者对乐马可提出的事实有更多的思考,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请读者不要跳过这些回应,它们对阐明论题很有帮助。

乐马可在《C.S. 路易斯在美国》一书的结尾处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它揭示了为什么美国福音派倍加推崇路易斯,并且一直有许多的人在读他的书(128 页):

C.S. 路易斯在为公众写作时非常谨慎。他当然知道,许多读者和听众都认为他的写作特别能启发人、帮助人,也十分地造就人。然而,正如他在写给佩内洛普修女(Sister Penelope)的信中所说,他最关心的不是作品成功与否,而是作者的灵魂。处在不同环境下的我们,渴望为基督和天国演讲、写作和出书,我们最好都要以路易斯为榜样。

这本书帮助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喜欢路易斯。《C.S. 路易斯在美国》最吸引的读者可能是那些关注淡墨会(Inklings)学术研究的人,但乐马可也探讨了作家、演说家可以从路易斯那里学到什么。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y Were American Evangelicals Late to Adopt C. S. Lewis?

K. Alan Snyder(K. 艾伦·斯奈德)历史学教授,曾在四所基督教大学任教。他著有六本书,包括《美国发现 C.S. 路易斯:他的深远影响》(America Discovers C. S. Lewis: His Profound Impact)和《多时多地:C.S. 路易斯与历史的价值》(Many Times & Many Places: C. S. Lewis & the Value of History)。
标签
历史
书评
C. S. 路易斯
乐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