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
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
2023-02-06
—— Jonathan Leeman

定义

普世教会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属于基督的新约和祂国度的每一个人组成的在天上、末后的集合。地方教会是由相互确认的新约成员以及天国国民组成的团体,通过定期奉耶稣的名聚集在一起传讲福音和举行圣礼来确定其身份。

摘要

翻译成英文“教会”(ekklesia)的这个词在新约原文中是“聚集”的意思,新约描述了两种聚集:一间在天上,许多间在地上。这两种教会分别是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成为基督徒就是成为普世教会的一员,上帝藉此使我们与基督一同复活,并让我们在天国与祂同坐。然而,天上教会的成员资质必须在地上“显现”出来,基督徒通过奉基督的名聚集在一起传讲福音,并通过命礼相互确认彼此属于基督。换句话说,天上的普世教会创造了地上的地方教会,而地方教会反过来又展示了普世教会。在历史上,基督徒有时会强调一种教会——或地方教会或普世教会,而忽略另一种教会,但圣经的态度是两者并重。这样的态度要求人们在地方教会中追求个人性的作门徒,但地方教会要与其它教会合作。


“教会”一词的两种用法

教会到底是什么?一个刚开始阅读圣经的新基督徒可能会发现自己一开始回答这个问题时会感到十分困惑。在一处经文中,耶稣说祂要建造祂的教会,地狱的门不能胜过它(太 16:18)。新基督徒通过思考耶稣在这里使用“教会”一词的方式,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祂希望教会这个概念范围广泛,由来自全球各地、历世历代的许多成员组成。然后把圣经往后翻几页,这位刚信的基督徒又看到耶稣告诉门徒们,他们应该把无法处理的罪告诉“教会”(太 18:17)。现在,他或她不禁要问,教会实际上是否就是位于一个地方的一群特定的人。

翻开保罗的书信,同样会发现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会儿,保罗谈到“你们聚会的时候”,教会像是一个聚集(林前 11:18)。接下来,他写道:“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在这里感觉教会是一个更大的东西(林前 12:28)。

当然,这位刚信的基督徒所看到的是圣经在普世性和地方性的意义上使用“教会”一词的方式。

在最基本的词汇层面上,希腊语中的 ekklesia(英文圣经译为“教会”)是聚集的意思。然而,圣经用这个词来指两种聚集:天上的和地上的。基督徒把它们分别称为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

普世教会——属天的聚会

在我们的思维中,普世教会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人们通过成为基督徒而“加入”普世教会或属天的聚会。

毕竟,救赎是盟约性的。耶稣基督通过新约为自己赢得的不仅仅是许多个体,而是一个族群,祂通过自己的生命、死亡和复活完成了这一切。然而,通过使这群人与祂联合,祂也使他们彼此联合。请听使徒彼得如此说(彼前 2:10;另见弗 2:1-21):

“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
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彼得将第二个子句中蒙神怜恤与第一个子句中成为神的子民并列在一起。这两件事同时发生。

我们所得之救恩的一个重要且恰如其分的比喻是收养(罗 8:15;加 4:5;弗 1:5)。被父母收养就意味着同时——独立地却同时地——接受一组新的兄弟姊妹。这就是普世教会——所有来自不同时代和世界各地的属于这个新约的弟兄姊妹都成了我们新的弟兄姊妹。

那为什么说普世教会在天上呢?保罗说,神在恩典中拯救了我们之后,“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弗 2:6;另见西 3:1、3)。通过与基督的联合,我们坐在了天上,也就是说,在神的高天宝座中我们有自己的地位和位置。在那里我们拥有一切特权和保护,因为我们是王的儿女。我们就在那里。然而保罗继续说我们不仅在纵向上与神和好了,得以复活坐在天上。接下来是横向的和解:“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2:13, 14)这意味着:如果你在天国与基督同坐,你也就与天国中的其他人同坐。这就是保罗在接下来的章节(3:10,21;5:23-32)中要讨论的天上的聚会,或普世教会。

《希伯来书》的作者为他的基督徒读者更明确地强调了这个聚会在天上的地位(来 12:22-24):

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神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并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

同样,地上的圣徒怎么可能现在就聚集在天上呢?他们已经通过基督的新约在上帝的审判台前得以宣告为完美。在天国里,上帝认为所有圣徒无论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的,都有一席之地。

此外,这个天上的聚会预示着末后所有圣徒的聚会,他们聚集在上帝的宝座周围——使徒约翰说“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启 7:9)。因此,神学家称普世教会不仅是天上的聚会,而且是末时的聚会。

定义一:普世教会是属天的、末后的聚会,由过去、现在和将来属于基督新约和国度的每一个人组成。

这就是耶稣在《马太福音》第 16 章中应许要建立的教会。这是基督的整个身体、上帝的家和圣灵的殿。得救的人就成为它的成员。

地方教会——地上的聚集

然而,基督徒在普世教会中的属天成员资质需要在地上显明出来,就像一个基督徒在基督里所归算的义都应该在他们公义的行为中显现出来一样(雅 2:14-26)。普世教会的成员资格描述了一种“地位性”的现实。它是在上帝法庭中的天国位置或地位。因此,它和宇宙中或宇宙之外的任何事物一样真实。然而,基督徒必须具体地穿上或实现或活出那种普世成员资质,就像保罗所说,我们必须在实质性的公义行为中“穿上”我们地位性的公义(弗 4:24;西 3:10、14)。

换句话说,我们在基督普世和属天身体中的成员身份不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它是真实的,它就会在地上显现出来——在真实的时间和空间里与真实的人在一起,比如这些叫贝蒂(Betty)、赛义德(Saeed)和贾马尔(Jamar)的人,我们无法选择这些人,但他们会踩到我们的脚趾冒犯我们,会让我们失望,会鼓励我们,会帮助我们跟随耶稣。普世教会的成员身份必须在地方基督徒的聚会中显现出来。

概括地说,普世教会创造了地方教会,而地方教会则证明、证实、展现甚至保护了普世教会,如下所示:

想想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人说他属于普世教会,但他却与任何一间地方教会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人们可能会怀疑他是否真的属于普世教会,这就像一个声称有信心但却没有好行为的人会引起我们质疑一样。

地方教会是我们看见、听到并表达失望的地方与,普世教会一起——不,不是整体普世教会,是它的一种体现形式。

它是天上聚会在地上可见的前哨。它是一台来自未来的时光机,为我们预演了末后的聚会。

聚会,彼此确认,讲道,圣礼

更具体地说,普世教会通过(i)定期的聚会或聚集(ii)相互确认彼此是基督徒(iii)通过传讲福音(iv)和参与洗礼和主餐而成为地方教会——一间可见的教会。

让我们再回来解释一下。每个国家和王国都要用某种方式表明他们的国民是谁。今天,各个国家使用护照和国界。古代以色列以割礼和守安息日分别作为亚伯拉罕之约和摩西之约的标志。教会目前还不是一个拥有土地的地上王国,但这个天国也需要某种方式来确认它在地上的国民。教会如何为了他们自己的缘故,也为了万民的缘故界定“他们”是谁?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耶稣为新约的成员提供了盟约的标志:洗礼作为入口标志,人们通过洗礼归入祂的名下(太 28:19);主餐作为持续性标志,他们通过主餐互相确认彼此是祂身体上的肢体(林前 10:17)。

不仅如此,祂还赋予地方教会权柄,让他们公开确认自己的成员是祂国度的国民——给人们贴上这些盟约的标志,就像教练分发球队球衣一样。为此祂给了教会天国的钥匙,他们在地上捆绑和释放在天上也要捆绑和释放(太 16:19,18:18)。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教会拥有对福音的内容和对象——信仰告白和告白者——做出判断的权柄。祂通过钥匙授权教会说:“是的,这是我们所相信的福音宣告,你们必须相信它才能成为我们的成员。”或者说:“是的,这是一位真宣告者。我们将为她施洗让她加入教会”,或者说:“我们将因他不悔改的罪而取消他的成员资质和领主餐的权利。”用日常用语来说,耶稣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了这个聚集的教会,好让他们写出信仰告白和成员名录。

因此,定义二:地方教会是一个由新约成员和天上国民组成的相互确认团体,通过定期奉耶稣的名聚集在一起传讲福音和举行圣礼来彼此确认身份。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 18 章中描述了这种聚集的地方教会。它是基督的身体、上帝的家和圣灵的殿之展现。

早期教会历史:向普世教会倾斜

在教会历史中,不同的个人和传统都或强调普世教会或强调地方教会。

在使徒之后最初的几代人中,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都得到了正确的强调,至少从罗马的克莱孟(Clement of Rome)和依纳爵(Ignatius)等牧师写给教会及其领袖的早期书信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公元二世纪的文献《十二使徒遗训》(Didache)也同样强调了地方教会的实际运作和基督徒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忠心。

然而,正如人们有时会把重心从两只脚转移到一只脚上一样,进入第三、第四和第五世纪后,教父们的著作也越来越强调普世教会,尽管是以经院的形式。这有历史的原因。当时出现了许多神学异端。此外,教会在如何对待那些在逼迫中否认了基督但又要求教会重新接纳他们之基督徒(尤其是主教)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些教牧挑战促使每个人,从居普良(Cyprian)到奥古斯丁(Augustine)都强调与独一、神圣、使徒、大公的教会(意为普世教会)联合之重要性。他们开始说,与唯一的真普世教会联合就需要正确地与主教联合;他们最终说,与正确的主教联合意味着与罗马主教或教皇联合。换句话说,大公性或普世性既是地上的现实,也是天上的现实。它属于将全球教会正式联系在一起的制度性结构——一种据说可以追溯到彼得并以教皇为中心的主教制度。

新教改革打破了这一模式,他们提出的大公性概念更注重属灵的方面。虽然他们也肯定教会生活中外部结构的必要性,但他们也开始区分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他们认为,一个人可能属于看得见的教会却不属于看不见的教会,反之亦然,因为救恩并不自动地通过洗礼或主餐获得,而只能通过重生和信心获得。因此,对无形教会的强调实际上将教会的大公性或普世性转变为一个属灵的属性,而非机构的属性。换句话说,到了世界的末了普世教会将被证明是那间跨越了时空的无形教会,而不仅仅是每个自称为有形教会成员的人。

后来的教会历史:倾向于地方教会

尽管如此,路德、加尔文和克兰默(Cranmer)等早期的改教家仍然在他们的思想中为合一性和大公性(普世性)的制度形式保留一些空间了。他们的宗派持“连结主义”(connectional),也就是说,教会与教会之间有着正式、有权柄的连结。在他们看来,这种正式的连结是合一性的要求,因此也是大公性的要求。因此,他们认为可见的教会不仅仅包括地方教会——在一的聚集之人的聚集。它还包括更大的教会组织,无论是长老区会(presbyteries)还是主教团(episcopacies)。因此,他们会把自己的宗派命名为“英格兰教会”或“德国路德宗教会”。毫不奇怪,他们的神学也同样强调有形与无形之区别,甚至比地方与普世之区别更甚。婴儿洗礼的实践,以及视未重生的婴儿为教会成员的事实,增强了区分无形与有形的必要性。毕竟,未重生的婴儿属于看得见的教会,而不属于看不见的教会。

然而在宗教改革后的几十年内,重洗派(Anabaptists)以及最终浸信会将更彻底地重新把大公教会或普世教会的合一定位在天上。他们认为,每间教会都应保持其作为机构的独立性,单单由信主的人组成。他们认为,地上可见的教会只是地方教会,而且也只有地方教会——聚集的、位于某处的会众。他们会说,英格兰教会不是一间教会。它是一个将多个教会联合在一起的教会组织或行政结构。

然而在浸信会团体中,现在的风险是把身体的重量完全转移到另一只脚上,基督徒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地方教会上,而很少关注普世教会。浸信会中的某些派别,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地界主义(Landmarkists),实际上会认为只存在地方教会。他们也会拒绝与非本教会成员在他们教会领主餐。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更常见的是,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教会中,具有商业和营销意识的教会领袖在功能上否认了普世教会。这些教会在口头上肯定普世教会的存在。他们会在讲道中为着全世界的基督徒赞美上帝。但往往他们的教会实践却是一切只靠自己而忽视了普世教会。市场思维所使用的事工语言和方法有效地推广了教会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像快餐店推广自己制作汉堡包的方法一样。这可能无意中带来了教会相互对立的后果。例如,过去几十年流行的“教会使命宣言”就强调每间教会有其独特的使命,就好像耶稣没有给每间教会完全相同的使命宣言(太 28:18-20)一样。这种强调独特性而非共同伙伴关系的做法,相当于追求与其它教会分开工作,而不是一起工作。因此,当一间教会坐满了人时,教会的第一反应不是建立另一间教会。相反,教会会开始第二堂敬拜或第二个堂点。教会可能会邀请其它国家的牧师来访,并在台上分享祷告请求,但他们不会邀请同一条街道上另一间教会的牧师这样做。

总的来说,重营销和重品牌的思维方式并不意味着会像快餐店那样反对其它教会。然而,这确实意味着附近彼此相邻的教会彼此忽视。更糟糕的是,他们实际上把自己放在了一场没有挑明的巨大竞争中,最有魅力的演讲者和最好的品牌及节目会吸引周边教会的羊。因此,同一社区或同一城市的教会之间很少有合作关系。

强调地方性和普世性

然而,圣经中的画面将身体的重心放在两只脚上——地方性和普世性。

普世教会“显现”在地方教会中,正如我在开头所论证的那样。然而,普世教会也应该“显现”为每一间教会愿意与其它教会结成伙伴关系,就像我们在新约教会中所看到的那样。新约中的教会分享爱和彼此问候(罗 16:16;林前 16:19;林后 13:13;等等)。他们分享传道人和宣教士(林后 8:18;约叁 5-6a)。他们带着喜乐和感恩在经济上互相支持(罗 15:25-26;林后 8:1-2)。他们在基督徒生活中彼此效法(帖前 1:7,2:14;帖后 1:4)。他们在经济上互相看顾(林前 16:1-3;林后 8:24)。他们彼此代祷(弗 6:18)。还有更多。

今天的基督徒可能会在圣经是否要求教会之间要建立机构性的合一或联系的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我认为不是)。但每间地方教会都应该爱普世教会,爱其它的地方教会,与它们合作,并支持它们,包括离它们最近的教会。当其它教会的受洗成员来访时,我们应该愿意与他们同领主餐。

此外每个宗派的传统都应该肯定,基督徒必须加入地方教会,因为这些地方教会是普世教会的表现形式。我们所属的天国派遣了大使,并在此时此地建立了大使馆。这些聚集的教会是前哨,是预尝,是殖民地,是最终聚集的代表。如果你属于教会,你就会想要加入教会。我们的宣告、信仰、团契和我们在基督身体中的成员身份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进一步阅读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Church: Universal and Local.

Jonathan Leeman(约拿单·李曼)是华盛顿郊区切弗利浸信会(Cheverly Baptist Church)的长老,同时也是九标志事工的总编辑,著作有 How the Nations Rage: Rethinking Faith and Politics for a Divided Age (Thomas Nelson) 、 Authority: How Godly Rule Protects the Vulnerable, Strengthens Communities, and Promotes Human Flourishing (9Marks)。
标签
教会
合作
普世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