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论
罪的本质:拜偶像
2025-09-18
—— Benjamin L. Gladd

定义

偶像崇拜,就是把本该归给神的敬拜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所有罪的根源都是偶像崇拜,因为罪的本质就是试图夺取只应归于神的荣耀,然后据为己有。

概述

神在伊甸园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要作为君王、祭司、先知治理全地,并将荣耀归给造物主神。然而,他们的罪在于决意将荣耀归给自己而不是神;换句话说,他们敬拜的不是神,而是自己。以色列人也延续了这种拜偶像的模式,他们不愿耐心等候真神指示祂的旨意,反而渴望敬拜一个会满足他们私欲的神,就是金牛犊。正如园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认定神的话还不够。耶稣基督来到世上,用祂完全顺服的一生,恢复了人类作为顺服的君王、祭司和先知的身份。祂最终承担了我们因拜偶像而该受的惩罚。如今,基督徒活在两个时代的交汇点:一方面,我们仍在罪的咒诅之下挣扎,要对抗老亚当的本性;另一方面,我们的心思意念正在被圣灵更新,渐渐活出基督的样式。


亚当和夏娃:故事的开端

《创世记》1 至 2 章记载,神创造天地作为祂的宇宙居所,为要统管并与所造的万物同住。第六日,神创造亚当和夏娃,让他们在地上代表祂的形象,以君王、祭司、先知的身份施行治理(创 1:27-30,2:7-24)。按神形象被造意味着亚当和夏娃需在一切思想行为中代表祂,这是神在人类身上的印记,反映祂的属性与托付。作为君王,第一对人类夫妇要以神的方式治理。大地虽"美好",仍需管理和治理(创 1:28)。作为祭司,他们要藉着扩展伊甸园将神的荣耀传至地极(创 2:15)。神与亚当夏娃同住园中,因此乐园延伸之处,祂的荣耀也随之彰显。作为先知,他们必须学习并将神的律法应用于生活各个层面(创 2:16-18)。神创造人类,是要人始终完全倚靠祂,并在地上忠实地代表祂。

进入《创世记》三章,我们不能忘记亚当和夏娃在地上彰显神的责任。蛇有意挑战他们作为君王、祭司、先知的身份,诱使他们抛弃神的形象,脱离神而独立,试图与祂同等。诱惑的核心就是要“如神”一样(创 3:4):如神一样统治,像祂一样判断。蛇的诡计使夏娃无力抵抗而屈服,亚当也未能持守神的应许随即效仿。正如《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所说:“凡不遵守或违背神的律法的,都是罪。”也就是说,任何思想、行为、态度,只要不合乎神的诫命和荣耀,就是罪。亚当和夏娃犯罪,是因为他们错误地相信可以为自己攫取荣耀,享有唯独神配得的尊荣。罪的根源就是拜偶像——敬拜除神以外的事物。受造之物本不该拜其他受造之物;受造形象不该拜别的形象,包括自己或其他的形象。圣经记载的首例拜偶像事件导致了“宇宙性的悲剧”(参见邓普斯特 [ Stephen G. Dempster]《王权与王朝》[Dominion and Dynasty], 65 页)。

第一对人类夫妇的罪震动了整个宇宙。我们立刻看到其后果:他们”知道自己赤身露体”(创 3:7)。此处的”赤身露体”与希伯来文中”狡猾”(出 21:14;书 9:4;伯 5:13)一词相关。前面在 3 章 1 节里说到,蛇比“比田野的一切走兽更狡猾”。堕落之后,人类夫妇竟呈现出蛇的特性(参见梅瑞狄斯·克莱恩 [ Meredith G. Kline]《创世记:新注释》[Genesis: A New Commentary],22 页)。亚当夏娃不再代表神,反倒越来越像蛇。敬拜总会带来改变,不是通向生命,就是走向毁坏(参见G.K.比尔[G. K. Beale]《我们成了我们所拜之物》[We Become What We Worship],16 页)。他们不再对神忠心,其三重职分将沦为破坏的武器。如果没有神的恩典,人类将彼此欺压、玷污大地、散播谎言。但这并非最终的后果。在第三章后段,神应许夏娃的后裔中将有一位完成亚当夏娃失败的使命(创 3:15)。他们没能战胜蛇,把它逐出伊甸园,但将来有一位忠心的神形象承载者,必在他们失败之处顺从神。藉着这一位忠信者,罪和偶像崇拜将被废除,神的子民终有一天会得着更新的形象。

以色列民族:同样的模式

当我们转向以色列民族时,可以看到许多地方与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相呼应。我们可以把以色列看作“集体性的亚当”。亚当身上发生的事,大体上也发生在以色列身上。像亚当一样,神吩咐以色列要作君王、祭司和先知(出 19:6;赛 43:1)。但也像亚当一样,以色列因拜偶像而得罪了神。蛇引诱第一对夫妇,让他们幻想可以像神一样,不受祂约束。以色列的失败,也正是如此。

当摩西在西奈山上与耶和华交流时,以色列人等得不耐烦。他们怀疑摩西是不是已经忘了他们,所以不愿耐心等候耶和华,而是擅自做主(出 32:1)。亚伦没有像忠心的神形象承载者那样,带领百姓信靠神,反而用百姓的金耳环铸造了一只金牛犊(出 32:2–5)。以色列人因此公然违背了前两条诫命(出 20:3–4)。但违背诫命的背后,暴露了以色列人根本的问题:他们对神的话语缺乏信心。神已经应许要与祂的百姓同住,以祂赐生命的同在来看顾保护他们(出 19:5–6)。然而,他们和亚当、夏娃一样,觉得神的话不够可靠。他们想自己掌握命运,渴望成为主宰者,而崇拜金牛犊就是他们达成目标的手段。

回想堕落之后,亚当和夏娃发现自己是“赤身露体的”(创 3:7),那正显明他们逐渐变成那条“狡猾”蛇的形象(创 3:1)。同样奇妙的是,《出埃及记》32 章用形容悖逆牛群的语言来描写以色列人拜偶像,传达一个意思:他们正变得像他们所敬拜的对象。以色列人被称为“硬着颈项的百姓”,他们“放肆”、受到“纵容”(出 32:9、24–25)。这种讽刺的比喻一针见血,以色列像一群狂奔乱跑的悖逆母牛,因为这个民族在属灵上已经变得和他们所拜的偶像一样死气沉沉。敬拜总会带来转化,而虚假的崇拜(即偶像崇拜)终将导致自我毁灭,招致神的审判。

然而,即使以色列如此悖逆,盼望仍然存在。神与以色列所立的约中包含着一个应许:将来必有一位救赎者来到。神要将全地充满忠心形象承载者的终极计划终必实现。在以色列的律法中,早已埋下盼望的伏笔:将来会有一位出现,代替亚当和以色列,却在他们失败之处顺服。在献祭制度中,也有这样的期待:有一天,神会赐下那终极的祭物,为祂的子民担当罪孽。罪,并不会有最后的话语权。

耶稣:信实的那一位

耶稣地上的事工中一个显著特点是祂主动重走亚当和以色列的道路,要在他们失败之处取得成功。祂的首要使命是拯救人类脱离罪和偶像崇拜。这也是天使吩咐约瑟给祂起名为耶稣的原因:“因为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里救出来”(太 1:21)。由于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神隔绝。罪在神与祂形象的受造者之间插入了隔阂。因此,神差遣祂的儿子进入世界,通过担当父的忿怒,使我们与祂和好,从而解决人类的罪的问题。

对观福音记载,魔鬼用四十天的时间试探耶稣(太 4:2;可 1:13;路 4:1–2)。这场试探发生在旷野,并且持续四十天,让人想起以色列在旷野所受的试探。《民数记》14:34 解释了神为何让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按你们窥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抵一日,你们要担当你们的罪孽四十年,你们就知道我疏远你们了。”以色列每一日的不信,对应一年的管教。而耶稣在旷野四十天的坚守,则成为一个象征性的缩影:对应以色列四十年在旷野背信漂泊的历史,也呼应亚当夏娃在园中所受的试探。

使徒保罗解释道,神“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前所犯的罪”(罗 3:25)。根据旧约,神应许将在历史的最终时刻审判罪恶(赛 40:2;结 44:29),而这一审判实现在祂儿子为百姓所承担的刑罚中。基督的死是一个末世性的事件:它向信靠祂的人赐下生命(约 3:16;弗 2:8–9),也对拒绝祂的人施行审判(约 3:18)。罪与偶像崇拜,藉着基督的信实被彻底击败。

教会:活在时代交叠中的圣徒

基督徒如今生活在我们常说的“已然-未然”或“时代的交叠”中。旧约大多预示弥赛亚将要来临、击败以色列的仇敌、为神的子民受苦、建立永恒的国度并引领信徒复活——这些事件原本预期将在历史的终极时刻一同发生。虽然基督的降临已开始应验这些盼望,但尚未带来最终和完全的实现。旧约的应许在此时此地“已然”开始成就,却仍要等到基督第二次来临——“未然”之时,才得完全。因此,神的子民虽因与末后的亚当联合而被称为义、在灵性上复活(罗 5:19;弗 2:5–6;西 3:1),却仍会犯罪、陷入偶像崇拜。圣徒正生活在两个时代交叠的张力之中。尽管基督徒已在灵里复活,内心仍存留着罪性;在身体得赎之前,他们仍会持续犯罪。我们的一切心思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仍带着罪的痕迹。老亚当虽然不再作主,却仍活在我们里面。

这种末世张力影响我们如何理解现今的罪与偶像崇拜。因在基督里重生,或如保罗所言,我们成为“新造的人”(林后 5:17),我们便有能力胜过罪,因为罪不再作我们的主(罗 6)。《罗马书》12:2 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与不信之人被塑造成他们所拜偶像的样式不同(罗 1:21–32),基督徒乃是要被改变,成为基督的形象。神已藉着基督开始恢复我们的形象。在基督里,信徒是真正的君王、祭司和先知,通过读经、祷告、参与本地教会等方式,有意识地持续敬拜基督。这是信徒应当实践的,但我们也必须明白,有些事信徒不可为。

偶像崇拜不仅仅是向实体偶像下拜,正如前文所说,任何脱离神的敬拜都是偶像崇拜。新约中,偶像崇拜常与不义行为联系在一起。例如,《哥林多前书》6:9 说:“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娼妓的,亲男色的……”(和合本2010;参 林前 5:10–11,8:1–10,10:7、14、19;加 5:20;弗 5:5)。

新约中最难接受的经文之一是《雅各书》4:4,他称教会中一些人为“淫乱的人”(4:4)。这个称呼听起来很刺耳,也让读者感到困惑。其实,这个词呼应了何西阿书中先知的谴责:先知多次指责以色列民行“淫乱”、背弃圣约(何 2:4,4:2、13–14,7:4)。以色列没有像忠贞的新妇那样专一顺从神,反而追随外邦的假神(何 1:2,2:2–13)。雅各借此暗指,他的听众正面临同样的危险,陷入那种在何西阿时代弥漫的“背约之罪”(参卡伦·H. 乔布斯 [Karen H. Jobes]一文“雅各书中的希腊文小先知书”(The Greek Minor Prophets in James), 出自《圣经怎么说?:早期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圣经功能研究》[‘What Does the Scripture Say?’: Studies in the Function of Scripture in Early Judaism and Christianity] 2 卷,147–158 页)。

因此,今天的基督徒蒙召要做忠信的君王、祭司和先知,全心敬拜三位一体的神。那些持守基督、远离世界诱惑的人,将永远在新天新地中与神同住,在那里神会完善我们的敬拜,彻底除去罪与偶像崇拜(启 21:1–22:5)。

延伸阅读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Sin as Idolatry.

Benjamin L. Gladd(本杰明·格拉德)在惠顿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是福音联盟的员工,担任卡森神学复兴中心(The Carson Center for Theological Renewal)的执行主任。他曾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Jackson)的改革神学院(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担任新约教授长达十二年。他撰写和编辑了许多书籍,包括 From Adam and Israel to the Church, Handbook on the Gospels 以及 The Story Retold (与 G. K. Beale 合著)。他还是 Essential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的编辑,并与卡森(Don Carson)共同编辑了 New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本杰明和妻子尼基(Nikki)育有两个儿子。
标签
偶像
系统神学
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