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神的儿子,整本圣经都指向他,他既是神,也是人。
耶稣是神的儿子。这一教义既真实又复杂。在教会历史上,它曾引发过激烈争论;在圣经中,它是一条需要仔细理解的神学基本原则。从圣经关于“儿子名分”的教导入手,我们会发现圣经以多种方式表明耶稣是神的儿子。理解亚当、以色列和大卫都被称为“神的儿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耶稣作为神子的意义。同时,我们也会看到,耶稣永恒的神子身份通过他完美的人子身份显明出来。因此,我们这些跟随基督的人,必须始终坚持并捍卫这一信仰告白:耶稣就是基督,是神的儿子。
耶稣是神的儿子。这个陈述完全基于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不过,这也是教会历史中最常引发误解和争议的一项教义。从公元 325 年的尼西亚会议到 451 年的迦克墩会议,历次大公会议都曾为捍卫“耶稣是神的儿子”这一真理,驳斥了当时的各种错谬观点。当我们仔细查考圣经,会发现“神的儿子”这个称呼确实有多种用法。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极其重要的称号?
接下来,我将从整个圣经中追溯“儿子名分”这一主题,看看它如何指向耶稣基督。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基督是神的儿子。同时,我们也会看到,耶稣的儿子身份既与他卓越的人性有关,也与他永恒的神子身份密不可分。
在梳理圣经中“神的儿子”这一称谓时,高伟勋(Graeme Goldsworthy)发现它在圣经里至少有十五种用法[1]。与此类似,卡森也指出,这一“基督论的称号常常被忽视,有时被误解,如今仍存在争议”[2]。在他对圣经文献的总结中,卡森解释说,“某某之子”并不总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儿子,很多时候是职分性的(即父亲决定了儿子的工作),并且往往带有广泛的含义[3]。论到“神的儿子”这个称呼,卡森列出了七种不同的应用[4]:亚当、以色列、大卫、神的约民、在基督里被神悦纳的儿子[5]、效法神的人,以及将要承受神国的基督徒。同时他也承认,“神的儿子”在圣经里有时是指天使(如伯 1:6,2:1,38:7;参创 6:4),但他主要聚焦在人类的应用上[6]。在这篇文章里,我也会采取相同的角度去解读。
更具体地说,基督自己至少以四种方式被授予“神的儿子”这个称谓[7]。他之所以是“神的儿子”,是因为他以“神的儿子”身份实现了(1)亚当、(2)以色列和(3)大卫所预表的使命,同时,他更是超越这些旧约“神的儿子”的立约中保——他本身就是(4)神圣的神的儿子。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何这个称号“有时会受到误解”。
若要全面探究耶稣作为神的儿子的含义,需综合考量所有这些用法。下文将重点阐述耶稣如何作为“神的儿子”延续亚当、以色列和大卫的使命,进而探讨他成就这些使命与其神圣位格——神的儿子——的内在关联[8]。
《路加福音》3:38 明确记载:亚当是“神的儿子”。在耶稣的家谱结尾(路 3:23–38),路加把耶稣置于亚伯拉罕的家系之中,指出他是亚当的后裔。这个家谱被放在耶稣公开事工的开端,表明耶稣既是“亚当之子”,也是“神的儿子”。布兰登·克劳(Brandon Crowe)在解释《创世记》5:1–3 时写道:“正如亚当是塞特的父亲(以及他后裔的父亲),同样,神是亚当的父亲,因此我们应当把亚当理解为神的儿子。”[9]
福音书、保罗以及《希伯来书》的作者都进一步展开了耶稣与亚当的神学联系[10] 。保罗在《罗马书》5:14 中称亚当是基督的预表。在《哥林多前书》15:45 中,他再次使用亚当的意象,称耶稣为“末后的亚当”。《歌罗西书》1:15 宣告耶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而《希伯来书》1:3 则称神子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
这些经文揭示了“儿子名分”“形象”与“荣耀”之间的深刻联系。亚当虽然仍然保有神的形象,却未能持守荣耀;而末后的亚当才是真正的神子、神的像、神的荣耀。正是在这个身份上,他正在带领神的儿女进入荣耀(来 2:10)。换句话说:作为真正的人,耶稣才是神真正的儿子。重要的是,作为像亚当一样的神子,耶稣完全实现了首任亚当当成就的一切——且远超其上。
其次,圣经称以色列是神的“长子”(出 4:22–23)。在上下文中,耶和华称以色列为他的长子,同时警告要击杀法老的长子。接下来的叙事,实际上是一场“谁才是真正神的儿子”的较量。根据埃及人的观念,法老的长子将成为下一个“神子”。然而,神把亚伯拉罕的子孙从埃及拯救出来,显明了谁才是神真正的儿子。
后来的启示明确指出,出埃及是神成为以色列之父的明证(申 32:18;诗 80:15;耶 31:9;何 11:1)。重要的是,这种将整个民族视为“神的儿子”的集体身份,表明以色列如同一个“集体的亚当”[11]。因此,从亚当开始的使命,在以色列身上得以延续,直到最终归向基督。
马太在《马太福音》2:13-15 引用《何西阿书》11:1——“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认定耶稣“真以色列”的身份[12]。当耶稣被圣灵引至旷野四十天(太 4:1-11),他重演了以色列的经历,表明他是怎样的一位儿子——像以色列一样的儿子。但不同的是,耶稣不像以色列那样悖逆天父,而是顺服至死[13],因此从死里复活,成了“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西 1:18)。
耶稣所领受的“神的儿子”称号中,最重要的是与大卫相关的。在《诗篇》2:7 中,我们读到:“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在原本的语境中,这句话是对神与大卫立约的诗意延伸(见撒下 7),而不是直接说明耶稣的神性[14]。在撒母耳记下7章里,神应许要为大卫建立一个家(即王朝)。在这约里,神应许大卫必有一个儿子坐在永恒宝座上(撒下 7:12–14),并且成为神的儿子。神对大卫的儿子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下 7:14)。在以色列的历史中,这应许最初由所罗门应验,他以智慧和公义治理国家,从锡安带来和平与祝福。
可惜,大卫子孙的顺服并不长久。所罗门的心转离神去事奉偶像,后代的君王也大多违背了神的约,失去了在宝座上统治的资格。然而,“大卫的儿子作为神的儿子”的模式已经确立。当先知们哀叹大卫家衰落时,他们同时预告将来会有一位大卫的子孙,他的公义将恢复以色列的国度。透过诸多预言,有的描述一位受苦的仆人君王(赛 42,49,50,53),有的预告他将以祭司的身份亲近神(耶 30:21;亚 3:1–10,6:9–15;诗 110,132),新约的盼望逐渐展开,而这些盼望始终与“大卫的后裔”相关[15]。
在新约中,耶稣就是大卫的子孙。他完全遵行律法,证明自己是神真正的儿子,使新约的一切应许成就。事实上,福音信息本身就是以神对大卫的应许为基础的(罗 1:3;提后 2:8)。仅以一处经文为例,《罗马书》1:2-4 阐释了耶稣作为大卫的后裔,如何成为神的儿子及救赎的盼望。
在这些经文中,保罗指出,基督在复活时被确立为“神的儿子”。《罗马书》1:3–4 写道:“论到他儿子——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关键在于,这段经文最恰当的理解,是将“神的儿子”视为基督复活时所获得的尊荣头衔[16]。虽然耶稣在他整个人性生涯中一直是神子,但在复活中,他被公开宣告并确立为“神的儿子”。《使徒行传》13:32–33 和《希伯来书》5:5–6都印证了这一点。
这一被高举的称号可以追溯到《撒母耳记下》7:14 的应许,只是如今,这应许在耶稣身上得以完全实现:他是真正的神子,配得永恒的宝座。正如《希伯来书》所确认的,唯有当耶稣的人性经过“得以完全”的过程,他才领受“神的儿子”这一名号(来 5:5–6)。这也是为什么《希伯来书》强调,子必须“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8 节)。换言之,当基督从死里复活、升到父的右边(应验《诗篇》110:1)时,万有都服在他的脚下。在他被高举的荣耀中,耶稣作为大卫的子孙、神的儿子,领受了治理天地的权柄(太 28:18)[17]。
亚当、以色列和大卫,都未能真正证明自己是神的儿子;耶稣却完成了他们所失败的使命。他的复活,不仅是得胜,也是加冕。保罗在《罗马书》开篇就指出,这是福音的核心。正是这样,神在基督里使天上地上一切都同归于一(弗 1:10),而这位永恒的神子,就是整部救赎历史所指向的神的儿子(参 彼前 1:10–12)。
“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 4:4–5)。换句话说,当神圣的儿子取了人的样式,他是来成全亚当、以色列和大卫所预表的角色。然而,这绝不是临时的补救计划。这些“早先”的神的儿子只是影子与预表,真正的儿子才是那位在起初就已存在、从父而出的独生神子(约 1:18)。
新约清楚表明,耶稣是神的儿子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他像亚当、以色列和大卫一样被称为神的儿子;另一方面,他更是三一真神中的第二位格——神子。这一真理既向我们显明道成肉身的奥秘,也化解了“神的儿子”多种用法带来的张力。接下来,我们要看看经文如何阐明耶稣作为神圣儿子的本质。
《约翰福音》是理解这一真理的起点。在序言中(约 1:1-18),约翰明确称耶稣为神圣的圣子。他宣告永恒的道成为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并称耶稣为“从父而来的独生子”(14 节)。这里的“独生”(monogenēs)一词在不同英文译本中分别译作“独生的”(钦定本,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独一无二的”(新国际版圣经)或“独一的”(英文标准版圣经)。不管译法如何,这个词在约翰著作中具有独特含义(参见1:14、18,3:16、18;约壹 4:9),也给解经家带来诸多挑战[18]。无论这个词是否支持“圣子永恒生出”(eternal generation)这一教义,它都明确指出耶稣是神性之子——那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神的儿子。约翰在整卷福音书中多次回到这一主题,强调耶稣的神性[19]。
举例而言,施洗约翰引用《以赛亚书》40:3,将自己认作“在旷野呼喊的声音”(约 1:23)。耶稣是那位道成肉身的耶和华。约翰指出,耶稣比他更大,因为耶稣在他以前就已经存在(约 1:15、30)[20]。《约翰福音》5:18 也说明,耶稣称自己与父“平等”,这正是犹太人图谋杀害他的原因。而他为之预备道路的耶稣就是道成肉身的耶和华(约1:15、30)。《约翰福音》5:18 更直接指出,犹太人想要杀耶稣,因为他称神为父,使自己与神平等。随后的经文(5:19–29)解释了父与子的关系:在强调圣子对圣父的人性顺服的同时,这些经文也见证了耶稣的神性之子身份。正如 5:26 所言:“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在约翰福音的语境中,这里所说的“自有的生命”(即神性中独有的自存性),指的是圣子永恒的存有,而不是他在道成肉身之后所具备的某种职能[21]。
《约翰福音》8 章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解释。当耶稣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8:58),“就有了我”这样的表述令人想起耶和华神圣的自称(“我是自有永有的”,出 3:14),而“在亚伯拉罕以前”的宣告,无疑印证了耶稣是永恒的圣子。再举一例:耶稣在约翰福音17章向父祷告,求父使他在地上显荣耀(17:2),并提及创世之前他与父同享的荣耀(17:5)。当耶稣说要将这荣耀赐给门徒时(17:24),显明门徒将要看见的,正是他永恒中与父同享荣耀的辉光。换言之,耶稣作为神的儿子,在神性本质上与父原为一(10:30)[22]。
其他福音书同样印证了耶稣的神性。《马太福音》1:23 称耶稣为“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马可福音》2:1-12 记载耶稣赦罪,4:35-41 描述他平静风浪,这些行动正彰显了唯神方能成就的作为(参约 5:19、30,7:16,14:31,15:15)。关于“神的儿子”的称号,《路加福音》1:35 指出耶稣没有地上的父亲,“因圣灵降临在他母亲马利亚身上,故被称为神的儿子”[23]。在《马太福音》结尾,圣子与父、圣灵同列于洗礼公式中(28:19)。最后在《马太福音》26:63-64 中,耶稣因自称与神同等而被控亵渎神,正如在《约翰福音》中,他因宣称与父原为一而遭受指控。
四福音清楚表明:耶稣按其人性是“神的儿子”,按其神性更是“圣子”。新约其余书卷持续为此作证(徒 20:28;罗 9:5;西 1:19,2:9;多 2:13;来 1:8;彼后 1:1)。限于篇幅无法逐一详解,但可以确证的是:在教会对耶稣基督——神的儿子——的敬拜中,我们看见清晰的证据,表明这位完全的人子远超常人,也比任何其他“神的儿子”更尊贵[24]。正如拉里·赫塔多(Larry Hurtado)所言:“从保罗基督论的整体结构可见,他认为耶稣有份于神的属性与职分,共享神圣的荣耀,最重要的是——配得在基督徒聚会中与神同受敬拜”[25]。诚然,唯有当耶稣这位神的儿子本身就是神时,这样的敬拜才成为可能。
因此,所有因信基督而成为上帝儿女的人(加 3:26),需要继续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约 20:31)。因为唯有按圣经启示认识圣子的人,才能得着神藉他圣名所应许的生命。这正是新约明确的教导,正统教会始终持守的真理,也是真门徒不断告白与坚信的核心——耶稣是神的儿子,整本圣经都指向他,他既是神,也是人。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Jesus as the Son of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