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分类与方法论
时代论神学
2025-06-17
—— Michael J. Vlach

定义

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是一种福音派神学体系,主要讨论圣经中的诸约、以色列、教会以及末世等议题。该理论主张从字面意义理解旧约中关于以色列民族/国家的预言,并认为教会是新约时代独有的群体,与以色列截然不同。

概述

本文在简要介绍时代论神学之后,将依次概述时代论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释经方法、主要的神学观点,最后简要提及其后续的发展。


时代论是一种福音派神学体系,主要探讨圣经中的诸约、以色列、教会以及末世等问题。它强调应当字面理解旧约圣经中关于以色列民族/国家的预言,并认为教会是新约时代独有的群体,与以色列截然不同。

和其他福音派神学一样,时代论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发展出来的神学体系。威廉·C. 沃森(William C. Watson)在其著作《达秘之前的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 before Darby)中,记载了十七、十八世纪许多英国神学家对于以色列民族/国家所抱持的强烈未来盼望。在十九世纪,时代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盼望。

作为一个体系,时代论与英裔爱尔兰神学家、普利茅斯弟兄会牧师约翰·尼尔森·达秘(John Nelson Darby,1800–1882)的教导紧密相关。达秘在研读《以赛亚书》第三十二章时,相信以色列将在未来的某个“时代”中得着与教会不同的属世祝福。他强调以色列与教会之间必须严格区分开来。达秘还普及了一个观念,即教会会在《但以理书》所说第七十个七之前被提(即被接到天上)。

早期的时代论起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广泛流行。达秘和其他弟兄会牧师将时代论带到美国。时代论之所以在美国快速传播,还得益于圣经研讨会的兴起,圣经学院和大学的发展,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成立于1924 年)的影响力,以及时代论教师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传播。哈尔·林赛(Hal Lindsey)的《地球大冲撞》(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和《末世迷踪》系列小说(Left Behind,蒂姆·拉海 [Tim LaHaye] 和杰瑞·詹金斯 [Jerry Jenkins])都是从时代论视角撰写的畅销书。至今,时代论在美国仍然很有影响力,但也受到不少批评。

不同的“时代”与灾前被提

在时代论中,有两个最广为人知的核心观点:一是相信历史上存在七个不同的“时代”,二是相信教会会在七年大灾难之前被提到天上,也就是所谓的“灾前被提”。

首先,时代论虽然强调无论在哪个时代,得救始终都是本乎恩、因着信,但也教导说,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互动。时代论通常认为,每个时代都包含对人类的一次考验、人的失败,接着是神的审判,然后进入下一个时代。传统上,这七个时代一般被划分为:(1)无罪时代,(2)良心时代,(3)人类政权时代,(4)应许时代,(5)律法时代,(6)恩典时代,(7)国度时代。不过,并非所有时代论者都认同时代的划分及名称,有人认为不是七个,也有人认为可以是四个到八个之间,对如何界定一个“时代”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另外,时代论也因主张“灾前被提”而闻名。这一观点认为,教会会在即将到来的七年大灾难前被提到天上。这个大灾难,也被称作“主的日子”,是神要对不信的世界施行审判,同时也要使以色列得救。时代论者相信,《帖撒罗尼迦前书》1:10 和《启示录》3:10 表明教会已获应许,得以脱离神的忿怒,肉体会得救。他们也认为,《帖撒罗尼迦前书》4:15-17 描述的就是被提的情景。虽然大多数时代论者相信灾前被提,但也有人持有其他被提观点,比如“灾中被提”“忿怒前被提”或“灾后被提”。因此,尽管多数时代论者相信“灾前被提”,但它并非整个时代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教义。

时代论的核心要点

许多时代论学者强调,有一些信念是支撑整个时代论体系的关键。查尔斯·赖瑞(Charles Ryrie,1925–2016)就提出了时代论的“三个不可或缺条件”(sine qua non),包括:(1)必须区分以色列与教会;(2)对所有经文都采用“字面解释”的释经原则,包括旧约中的预言;(3)认为在历史中,神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彰显祂自己的荣耀。

另一位时代论学者约翰·范伯格(John Feinberg)则提出了时代论的“六个核心要素”:(1)像“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后裔”这类词有多重含义;(2)一种释经原则,认为新约对旧约的教导是确认而非重新解释;(3)旧约中神对以色列国所立的无条件应许,必须在以色列国家身上实现;(4)以色列在将来有独特的角色和归宿;(5)教会是一个独特的属灵实体;(6)一种历史观,认为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神国度逐步实现与展开的过程。

从赖瑞和范伯格的总结可以看出,时代论最核心的就是它的释经原则,尤其是如何解读涉及以色列民族/国家的旧约预言。同时,它也包含对以色列和教会的独特理解。

释经原则

在圣经解释方面,时代论强调采用所谓“一贯的字面释经法”,也叫“文法—历史释经法”。“字面”这个词常引发争议,因为其他神学体系也会在很多地方采取字面解释。但时代论者的意思是,所有经文,包括旧约中的预言部分和启示录,都应当始终按照文法、历史和体裁背景来理解。这样解释,才能保证以色列民族/国家在神计划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坚持教会与以色列彼此有别。

此外,在释经上,时代论认为新约是在旧约的基础上展开的,但并没有超越或重新诠释旧约的经文和故事主线。因此,从旧约的盼望到新约的应验,是随着耶稣两次降临而逐步成就的一个完整故事。

时代论也承认圣经中存在“预表”和“预表性联系”,但它不认为预表会使以色列民族/国家在圣经中的地位失效或被取代。即使耶稣是“终极以色列人”,这也不意味着神对以色列群体的应许就不会按原意成就。时代论坚持认为,耶稣作为“终极以色列人”,必定会拯救并复兴以色列民族/国家,也会把祝福带给外邦人(参见《以赛亚书》49:3–6)。这个应许的初步阶段,今天已在教会中展开;而最终的成全,将在耶稣再来后在地上的国度里彻底实现。

神学信念

应许在各方面的完全应验

大多数基督教神学体系都承认,神在圣约中的应许必定会实现,并且是通过耶稣得以实现的。而时代论则进一步强调,这些应许之约(如亚伯拉罕之约、大卫之约和新约)中所有属灵的、物质的和国家性的应许都必须按字面意义应验。这包括涉及以色列、列国以及土地的应许。其中有些应许在耶稣第一次降临时已经实现,另一些则要等到耶稣再来时才会完全实现。因此,不仅像罪得赦免、得救、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合一、圣灵内住等属灵祝福必须成就,涉及国家、土地、文化、农业等物质层面的应许也必须按字面意义成就。此外,针对以色列民族/国家的应许,必须在以色列民族/国家身上实现。虽然与这些圣约相关的一些属灵祝福,教会也能一同领受或部分预尝,但圣约所包含的全部祝福,包括以色列在物质、土地和国家层面的祝福,要等到耶稣再来和祂的国度建立时才会完全实现。

以色列民族/国家持续的重要性

时代论认为,以色列民族/国家在神的计划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将来也依然如此。在现今这个时代,除了要拯救一部分信主的以色列人之外,神还要在未来拯救并复兴整个以色列民族/国家(罗 11:26)。正如以色列在耶稣第一次降临时作为整体拒绝了祂(路 19:41-44),在耶稣再来时,以色列作为整体将要信靠祂(太 23:39;罗 11:26-27)。这个在不顺服中领受圣约咒诅的族群,也必因信心与顺服而领受圣约的祝福(申 30:1-10)。那时,外邦人在地上掌权、辖制以色列及其土地的“外邦人时期”将会结束(路 21:24),并且这也将为全世界带来更大的祝福(罗 11:12、15)。时代论相信,当耶稣再来统管列国时,以色列将对列国发挥独特的功能性作用(赛 2:2-4;太 25:31)。

教会是新约带来的新实体

时代论认为,神在整个历史中一直都有属于祂的子民,但“教会”是一个起源于新约的新实体,是从《使徒行传》开始出现的。教会在旧约中并不存在,而是一个与耶稣这位弥赛亚到来,以及圣灵施行洗礼性工作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新约里的有机体。虽然从古至今神一直有“百姓”,但正是耶稣和圣灵的工作带来了教会时代的开启,这完全是新约的真理,而不是旧约的部分。教会还有特定的结构(如长老、执事等)和使命(大使命),是为耶稣再来之前的现今时代而设立的。

以色列与教会的区别

时代论坚守以色列和教会之间的区别。以色列是一个民族/国家实体,渊源可追溯到亚伯拉罕(创 12:2-3);而教会则是一个新约中才出现的新实体。

除了以色列是神用来带来圣经和弥赛亚的器皿之外,时代论者还认为,以色列民族也是神赐福万国的途径(创 12:2-3)。这种赐福不仅发生在现今这个时代(尽管以色列大多数人还不信),也会在将来以色列整体信主耶稣时更充分地实现(罗 11:12、15、26)。

与此相对,当下的教会是一个多族群、多民族的属灵共同体,拥有符合现今时代的治理结构和普世宣教使命,要在耶稣再来之前向全世界宣扬福音。当耶稣再来建立祂的国度时,教会将与耶稣一同在地上掌权(启 2:26-27,5:10)。

以色列与教会的区别意味着,神对以色列所立的应许和圣约,不能仅仅在教会中得到完全应验,因为教会不是以色列,神必须在祂原本应许的群体——即以色列民族/国家——身上实现这些应许。有些时代论者(古典时代论者,Classical Dispensationalists)认为,今天的教会并未在任何意义上承接以色列的应许;而另一些人(渐进时代论者,Progressive Dispensationalists)则认为,某些圣约的应许在教会中部分应验。但所有时代论者都相信,旧约的全部应许将在将来以色列得救并被复兴时完全实现。

未来主义(Futurism)

时代论与未来主义紧密相关。未来主义认为,圣经预言的大部分内容(从我们现今的历史阶段来看)尚未应验,将在未来实现。这包括《但以理书》9 章 27 节、橄榄山讲论(太 24-25;可 13;路 21)的大部分内容,以及《启示录》6 章至 22 章 5 节。对时代论尤为关键的是,它认为《但以理书》9:27 的“七十个七”中的最后一个“七”将在未来发生。这将包括一个为期七年的时期,届时会出现敌基督人物,在犹太圣殿中行“行毁坏可憎的事”。时代论者相信,耶稣在橄榄山讲论和《启示录》6-19 章所描述的许多事件,都与《但以理书》9:27 的预言相对应。

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ism)

所有时代论者都持守前千禧年论,即认为《启示录》20:1-6 所提的“一千年”(即千禧年)是耶稣再来后在地上建立的未来国度。这一千禧年被视为旧约多处关于神国预言的应验(如《以赛亚书》9 章、11 章;《撒迦利亚书》14 章)。虽然并非所有前千禧年论者都是时代论者,但所有时代论者都是前千禧年论者。时代论的前千禧年观与非时代论的前千禧年观的主要区别在于,时代论者相信以色列将在未来的千禧年国度中复兴,并在列国中担当领导与服事的角色。

未来国度中政治国家的意义

除了强调以色列民族在未来仍具重要地位,时代论还认为,在将来的地上国度中,神对政治国家仍有特定的计划(赛 19:16-25;亚 14)。因此,神的未来计划不仅关乎得救的个人,也关乎国家(启 21:24、26)。例如,《以赛亚书》19:16-25 和《撒迦利亚书》14 章等经文提到,埃及在未来的神国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时代论者相信,以色列国将在那时对这些国家发挥领导与服事的功用。这一观点的一个推论是:现今的教会时代并非神在地上计划的最终阶段,在此时代之后,耶稣将降临并统治列国和以色列。大多数时代论者认为,现今的教会将在这时与耶稣一同治理列国(启2:26-27,3:21)。

时代论的发展演变

从达秘时代至今,时代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界通常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或形态:(1) 古典/传统时代论(1830-1940 年代);(2) 修正时代论(1950-1986 年);(3) 渐进时代论(1986 年至今)。这三种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相信以色列民族在未来仍具特殊地位,并坚持以色列与教会的区别。但后两者(修正时代论与渐进时代论)比古典/传统时代论更强调以色列与教会之间的连续性。

正前所述,时代论包含一些核心信条,但也存在一些次要议题。不同流派的分歧往往体现在这些次要问题上,而非体系的核心。时代论内部的不同观点,往往就出现在这些非根本性的问题上。例如,有一个有争议的点就是“登山宝训”是否适用于现今这个时代。古典/传统时代论有时认为,登山宝训只适用于未来的千禧年国度。而修订派和渐进派时代论者则主张,登山宝训对今天的教会同样适用。另一个争议点涉及“神的国”与“天国”之间的关系。古典/传统时代论有时会认为,这两个国度指的是不同的事物——前者指神对整个宇宙的普遍掌权,后者则指弥赛亚在地上将要建立的国度。但修订派和渐进派时代论者则认为,“神的国”和“天国”指的是同一个国度。早期的古典和传统时代论还曾主张,神有“两批子民”——一批有属地的归宿,另一批有属天的归宿。而修订派和渐进派时代论者则认为,历世历代所有信徒都将在更新后的地上共享同一终极命运。再举一个例子,渐进派时代论与古典和修订派的不同之处在于,主张亚伯拉罕之约、大卫之约和新约的应许不仅在教会中得着应用,更已开始真正应验,而不仅限于未来。

延伸阅读

  • 克雷格·A. 布莱辛(Craig A. Blaising)、达雷尔·L. 博克(Darrell L. Bock)合著:《渐进性时代论》(Progressive Dispensationalism),Wheaton, IL: Victor Books出版社,1993 年出版。
  • 查尔斯·赖瑞(Charles C. Ryrie)著:《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1995 年出版。
  • 罗伯特·L. 索西(Robert L. Saucy):《渐进时代论的立场:时代论与非时代论神学的交汇》(The Case for Progressive Dispensationalism: The Interface Between Dispensational & Non-Dispensational Theology),Grand Rapids: Zondervan,1993 年出版。
  • 迈克尔·J. 弗拉赫(Michael J. Vlach):《时代论:核心信念与常见误解》(Dispensationalism: Essential Beliefs and Common Myths),Los Angeles: Theological Studies Press,2017 年出版。
  • 威廉·C. 沃森(William C. Watson):《达秘之前的时代论: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国的末世论思潮》(Dispensationalism Before Darby: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Eighteenth-Century English Apocalypticism),Silverton, OR: Lampion Press,2015 年出版。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Covenant Theology.

Michael J. Vlach (迈克尔·J. 弗拉赫)东南浸信会神学院博士,现任马斯特斯神学院(The Master’s Seminary)神学教授,其专业研究领域聚焦以色列民族及驳斥替代神学教义的相关议题。
标签
神学方法论
神学分类
时代论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