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尔夫球手斯科蒂·舍夫勒(Scottie Scheffler)的采访视频在网上疯传。
在英国公开赛(British Open)开始前,舍夫勒以一种在顶尖运动员中罕见的坦诚态度,反思了自己的成功。他用三个字总结了自己的想法:“这有什么意义?”
“这不是一种充实的生活,”他说,“就成就感而言,它是充实的,但它不是那种充实……那种你内心最深处的充实。”
他指出为了一场锦标赛而摆上全部时间和心力,却只在赛后庆祝“几分钟”后便转战下一场比赛的荒谬性。即使他在比赛中找到了快乐,即便他很感激有这样的竞争机会,也无法带来最终的满足感。
“(球场)不是寻找满足感的地方,”他说。
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对意义与目的、职业与使命、成功与奋斗的深刻反思。它触动了人们的心弦。这仿佛是《传道书》的现代诠释,舍弗勒重复了传道者的问题:“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1:3)。
已经有许多评论者阐述了舍夫勒访谈的属灵意义,以及这一访谈如何反映他以基督为中心的身份、他对“爱的正确排序”之理解,以及他健康的基督徒职业观。这些作者做的都很棒。我也完全认同这些观点。但我们还能从舍夫勒身上汲取另一个教训,或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舍夫勒的言论之所以引起如此共鸣,是因为他分享的真理,还是因为他作为世界最佳高尔夫球手的地位?
想象一下,另一个场景。站在镜头前的不是舍夫勒,而是一位从未赢得过PGA巡回赛的平庸职业高尔夫球手。如果同样的信息来自这位运动员,是否会产生同样的共鸣?
有一些证据表明:不会。
2008 年,达拉斯牛仔队(Dallas Cowboys)四分卫托尼·罗莫(Tony Romo)在赛季结束时遭遇惨败,他对记者说:“这不算是我一生中遭遇的最糟糕事情,我还有许多事情可以感恩。”
2024 年,洛杉矶天使队(Los Angeles Angels)三垒手安东尼·伦登(Anthony Rendon)在春训开始时表示,棒球“从未是他人生的头等大事”。
“这只是一份工作,”他继续说道,“我的信仰、我的家庭比这份工作更重要。”
但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体育迷们都对此提出了强烈批评。
相比之下,舍夫勒的言论却广受赞誉——甚至被制成了一支耐克广告。传递信息的人似乎与信息本身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在《传道书》中,叙述者告诉我们他“得了大智慧”(1:16),“动大工程”(2:4),并且“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7 节)。简而言之,他“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9 节)。
这种对成功巅峰的熟悉感为他分享的智慧增添了分量。
同样,舍夫勒在高尔夫球界的顶尖地位为他的观点提供了超越理论和假设的视角。当他告诉我们“登上巅峰并不能真正满足人”时,我们知道他是在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舍夫勒的言论成了网红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让我们称之为“约翰·伍登悖论”:我们似乎特别喜欢“胜利并非最终目标”的信息,特别当它来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胜利者时。
伍登(John Wooden)曾执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在 12 年内赢得 10 次全国冠军,同时宣扬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胜利,而在于知道自己已尽最大努力。他的“成功金字塔”随后在教练和商业领袖中广为流传,他们寻求一种能带领自己登顶的方法,并想知道如何领导一支冠军球队的秘密。
同样地,我们很容易将舍夫勒的言论视为通向成功的路径,而非智慧的见证。我们会想,如果我复制他“胜利却不满足”的心态,也许我就能赢得更多。
艾伦·诺布尔(Alan Noble)在他的著作《你不属于你自己》(You Are Not Your Own)中探讨了这种倾向,描述了我们如何不断寻求“另一种方法、更好的训练或另一种工具”来实现成功并证明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如果我们这样做,舍夫勒的信息将被理解为又一种成功技巧。如果我们不够谨慎和明辨,最终可能会回到我们试图避免的以表现型身份认同循环中。
如果我诚实地说,我被舍夫勒的观点所吸引,原因有二,且动机复杂。
是的,我喜欢《传道书》的氛围。但我同时也想赢。我想成功。我想要实现目标。当我看到一位基督教运动员在谈论身份与优先次序时说出合乎圣经真理的话,同时自己又有资格站在自己领域的巅峰时,我内心一部分会想:看,你可以两者兼得——成功与敬虔。
然而,如果你听听舍夫勒采访中的完整五分钟片段,你会听到更深刻、或许更贴近我们自身处境的内容。他并非以一个已经解决问题的人的身份说话,而是以一个正在经历挣扎的人的身份说话。
“我为什么这么想赢得比赛?”他说,“这是我每天都在挣扎的事情。”
生活比比赛更长。即便我们说出了正确的话,挣扎也不会停止。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弄清楚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正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基督和彼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得到提醒,我们的努力和成就并不能带来满足——无论这个提醒来自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手、处于边缘的运动员,还是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肩前行的普通信徒。
译:DeepL;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at’s the Point?’: Struggle and Hope in Scottie Scheffler’s 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