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为焕新而重建:城市中神圣空间的意义
2025-04-14
—— Jeremy Treat

我们常说,“教会不是指教堂那栋房子,而是指信神的这一群人。”这话没错(教会是神拯救的子民),但背后往往藏着一种观念——总觉得物质世界不重要,灵魂才要紧。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大半辈子都在临时租的学校礼堂里做礼拜,自然觉得教会重在属灵方面的带领,建筑本身无关紧要。

其实这种想法并非来自圣经,而是古希腊的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诺斯底主义者认为在属灵事物面前,肉体、建筑甚至整个世界都不值一提。

但圣经明明告诉我们:神在乎祂全部的创造——不单是灵魂,还有肉体;不单是天国,也包括地上的世界。圣经讲的从来不是逃离世界,而是神要更新万物。从创世开始,上帝的应许就包含“子民”和“家园”这两部分。那么,教堂建筑到底意味着什么?实体空间在神的计划中有什么作用?

我想分享一个关于上帝国度的景象:教会确实是神的子民,但这些人是有血有肉、真实活在世上的群体。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该活出神国的样子——让每一处都散发出天国的美好、平安与圣洁,成为连接天地的所在,让人真切感受到神的同在。

圣经中的圣所蓝图

从圣经的第一页我们就看到,神的计划既包括人(亚当夏娃),也包括一个具体的地方(伊甸园)。神的计划可不是让亚当夏娃在花园里悠哉悠哉地度日,而是要他们生养众多,把伊甸园的边界扩展到地极。

人类堕落之后,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依然包含双重祝福:子民(后裔成为大国)和土地(应许之地)。这两者从来不是割裂的——神的子民总要扎根某处,在那片土地上成为万国的祝福。

整本圣经都在强调地方的重要性。旧约的主线剧情几乎都绕着应许之地展开:或是奔向应许之地的征程,或是居住其上的生活,或是被掳离乡的哀歌。会幕和圣殿更成为“天地交汇”的实体圣所,祭司在那里献赎罪祭,不仅为了人,也为了土地本身。

直到耶稣这位“真的圣殿”,道成肉身而来。祂被钉十字架的那一刻,圣殿幔子裂为两半,这表明了神的同在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地方。但是,耶稣的复活非但没有废除物质世界,反而肯定了受造界的价值——那带着钉痕的复活身体,正是新造世界的初熟之果,宣告神要复兴世界,而不是要废弃这个世界。整本圣经的终极目标不是逃离世界去天堂,而是新天新地的降临(启 21:1-3)。如今教会与救主联合,就当活出神国的样式,在人间经营那些“天地交汇”的神圣空间。

教会建筑的重要性

既然神既关爱人又看重地方,那么教会的建筑就绝非可有可无之小事。它们不仅是聚会的场所,更是神国的前哨站。教会不只是一个砖瓦的集合体,也是分别为圣的神圣空间。无论周遭如何变迁,基督徒都能宣告:“这里不只是一栋建筑物——它是天国的预览,爱在这里掌权,人的尊严得以恢复,疲乏者得到安慰。此处恩典满溢。”

现代基督徒常常追求效率而忽视美感,但建筑本身就能帮助我们“瞻仰主的荣美”(诗 27:4)。拱形穹顶引导我们仰望至高,立柱如真理与恩典的支柱撑起教会,彩绘玻璃将平平的光线化作令人屏息的绚烂光影——这些彩色玻璃不单是图案展示,更改变了我们的视野。光线穿透玻璃之时,就是在提醒着我们:教会聚集时,我们不单看见基督,更是透过祂的亮光看到万物。

无论是彩窗、高顶、白墙还是讲坛,实体空间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使我们成为合神心意的敬拜者。

消失的圣所与馈赠的建筑

全美各地,教会不断关闭,建筑被陆续出售。这些曾经分别为圣的场所,正在彻底改变用途:在洛杉矶我的社区里,一家拉丁裔街头教会变成了大麻专卖店;历史悠久的卫理公会教堂变成了佛教寺庙;韩国教会成了艺术工作室。每消失一座教会建筑,不仅是不动产权的变更,更是城市中神圣空间的消逝,是福音的退场。

我牧养的洛杉矶现实教会(Reality LA)创立于 2006 年,头十三年都没有自己的场地。主日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辗转,办公室散租在洛杉矶各处。没有固定场所的局限困扰着我们:缺乏归属感,事工空间不足,服务城市的方式受限。

于是我们开始祷告。

神的恩典如此奇妙:当地一间小型教会主动提议合并,他们的一项重要事工是提供食物。我们接收了他们的会众,继承了两栋建筑(一座小教堂和一栋办公楼),更接下了这个宝贵的事工,每天为东好莱坞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如今我们虽仍租用学校的场所做为主日敬拜之地,但我们有了教会之家和城市更新基地,这意味着我们有了办公空间、门训团契场所,以及服务城市的具体据点。

建筑:天国的器皿

继承了这两栋建筑后的几年间,我不断思考它们的意义。拥有一座建筑,并不是解决我们所有问题的万能解药。事实上,我们的建筑年久失修,目前正在筹集资金大修。尽管水管破裂、屋顶漏雨令人头疼,但我深知这些建筑对教会何其重要。

我逐渐明白,教堂建筑不仅是便利设施——更是事工的工具、稳定的象征,是城市中心的福音见证。教会若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依然可以成长,但属于自己的空间让我们更深入地践行呼召。在喷泉大道与埃奇蒙特街的转角,我们传讲神的真道、喂养饥饿的身体;不仅谈论团契,更为孤独者营造归属空间;不仅期盼更新,更在实体场所活出新造生命的样式。

是的,教会是信神的这一群人,但我们是活在真实空间的有形群体。在洛杉矶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城市,固定的存在本身就是宣言:此时此地,神的国度就在这里。教堂建筑不仅是砖石的堆砌,更是希望的路标,见证着神更新万物的应许。当我们精心照顾、美化、经营这些空间时,就是在参与神的工作——让祂的同在显明,使人间更似天国。

在生活中营造神圣空间

这种神圣空间的愿景不限于教堂建筑。神呼召我们在旷野开辟花园,在破碎世界创造美好,在混乱中建立和平——无论是家庭、社区中心还是职场,每个基督徒都应当营造一个空间,让人可以遇见神。

世界需要这样的神圣空间:那里彰显天国,敬拜重塑想象,疲乏者得享安息。愿我们善用这些场所的同时,也知道它们不是终极目的,只是将来新天新地的惊鸿一瞥。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building for Renewal: The Importance of Sacred Spaces in Our Cities

Jeremy Treat(杰里米·特里特)博士毕业于惠顿大学(Wheaton College),是洛杉矶 Reality LA 的传道和愿景牧师,也是比奥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的兼职神学教授。他著有 Seek First: How the Kingdom of God Changes Everything, The Crucified King: Atonement and Kingdom in Biblical and Systematic Theology, 和 The Atonement: An Introduction。他和妻子蒂芙尼(Tiffany)育有四个女儿,居住在东好莱坞。
标签
艺术
教堂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