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往往充满挑战。
在像我这样的华裔美国家庭和社区里,亲子关系往往是单向的——父母永远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管教孩子,很少以平等身份陪伴成长。沟通障碍和文化差异更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但童年时期与父母关系疏远,并不意味着这种关系无法改善。作为成年子女,我们有机会以全新方式与父母并肩同行——就像圣经教导我们的那样,用尊荣与爱意对待他们。这正是向父母展现基督之爱的美好契机。
说来惭愧,我曾带着罪的心态看待父母——觉得对待他们唯有咬紧牙关地忍耐,特别是当他们没完没了地训话、指着鼻子数落我的时候。但感谢神唤醒了我,让我开始主动寻找(甚至创造)机会,用爱去靠近他们。
神将我们安排在父母的生命中,就是为了让我们成为祂恩典的管道。父母和我们一样,在与世界、肉体和魔鬼争战时,需要代祷、属灵智慧,以及圣经社群的扶持。这当然需要耐心、智慧、恩典和决心——这本就不容易,因为神要我们效法祂的爱:带着恩典、怜悯,以及坚定的心志去爱。
这么做其实需要勇气。比如你问妈妈:“再跟我说说您当年没能上学的事吧”,她可能会借机训斥你:“就是因为当年没你们这么好的条件!你可千万别辜负了机会。”
但只要你保持耐心、温和与真诚的好奇心,父母终会感受到你是真心想了解并爱他们。
我喜欢询问父母人生中的具体经历。他们向我讲述过成长故事、家族往事和工作经历——比如当年如何从马来西亚辗转伦敦,最后定居美国,先后住在扬克斯、达拉斯,如今在南加州安家。最难忘的是某次全家旅行时,我们特意去了扬克斯的老公寓。看着父母回忆往昔艰辛与欢乐时开怀大笑的样子,那些故事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你越了解父母,就越能用他们需要的方式去爱——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
我和父亲的关系转折点,是从他教我炒股开始的。虽然已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但他手把手教我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尽管我自己早已不再炒股,但和父亲讨论市场行情的习惯一直延续着。这些谈话不仅能听到他的财经分析,更让我了解他如何面对市场的起起落落。
这些关于金钱的对话,为我们父子关系带来了丰厚回报。在这样的交流中,我常有机会用圣经真理鼓励他——既要善用神所赐的财富,又不可“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提前 6:17)。这样的对话也自然延伸到其他话题,让我们彼此劝勉。
试着寻找你和父母共同的兴趣点。无论是探店尝鲜、登山远足还是观影追剧,重点在于经营关系。学会倾听父母的分享,主动创造话题,共同珍藏美好回忆。
主动向父母寻求建议,是对他们人生阅历的尊重。还记得我第一次向父母请教时,已经 23 岁了!回想之前那么多年拒绝听取他们的想法,实在是不应该。
当然,倾听父母的建议不代表必须照单全收。如果你已经独立生活,父母多半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你在自立的同时仍愿意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会倍感欣慰。
可以请教的话题很多:关于婚姻、育儿、职业选择,他们会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如果他们是基督徒,还可以问问信仰如何影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决定。有时你会收获宝贵经验,有时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主动请教的心意本身就能让父母感受到被尊重,同时也会增强他们对你的信任。
作为基督徒,我们对父母的关爱应当带着鲜明的基督印记——以基督的爱为出发点,以福音真理为话语,以基督得荣耀为目标。
当你开始了解父母的故事、建立共同兴趣、虚心求教时,自然会有无数机会,从基督教世界观来探讨生命中最重要的话题。
无论父母是否信主,他们都能从你身上看到: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生命,是如何让福音改变神世界里的一切层面。你正在以基督使者身份,向父母展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生应当尊基督为王,活在祂的主权之下。
我们都知道当孝敬父母(出 20:12;弗 6:1)。年少时,这份孝敬主要体现在顺服他们的权柄;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孝敬就包含着成熟的关怀与属灵的扶持。
让我们以尊荣之心对待父母——因为这样做,就是在尊荣我们的主。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5 Ways Grown Children Can Love Their Par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