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别把中立当忠心
回应大卫·弗伦奇与奇普·盖恩斯
2025-10-16
—— Joe Carter

近十年前,奇普与乔安娜·盖恩斯(Chip and Joanna Gaines)曾因为信仰问题而成为公众争议的焦点。争议并非出自他们言行本身,而是因为他们所参加的福音派教会。作为 HGTV 热门家装节目《翻修达人》(Fixer Upper)的主持人,这对夫妇受到批评是因为他们教会的牧师曾公开反对同性婚姻。这场风波标志着他们首次遭遇舆论的广泛批评,也凸显出在奥贝格费尔案(Obergefell v. Hodges,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之后的美国,基督徒名人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遭到非议,奇普与乔安娜依然坚持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涵盖房地产业、电视网络、餐饮、杂志、畅销书与多种零售业务的生活方式帝国。他们最近推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于 7 月 10 日首播,内容记录现代家庭尝试过 1880 年代拓荒生活的过程。节目中包括一对同性伴侣和他们的双胞胎儿子。

许多基督徒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失望之情,觉得节目背叛了他们,并且呼吁抵制这档节目。看到这样一个曾经“安全”的基督徒娱乐选项如今似乎也向 LGBT+ 妥协,他们感到十分沮丧。对此,奇普呼吁基督徒之间要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论断。他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交谈,提问,倾听……甚至尝试着学习。对现代美国基督教文化来说,这是不是太难了?(我们总是)先论断,后理解,甚至永远不去理解。‘非基督徒’从未遭遇过仇恨与恶毒,直到他们认识了现代美国基督徒。真是个令人难过的主日啊。

在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专栏中,大卫·弗伦奇(David French)站出来为奇普与乔安娜辩护。他提出一种“黄金法则”的文化参与模式:基督徒希望能在公共场合自由发声,因此我们应当给予他人同样的机会。然而,弗伦奇的问题在于,他将基督徒的忠心简化为一种中立立场。

见证与参与的区别

大卫·弗伦奇的核心观点建立在一种错误的等同概念之上:他将“参与”和“见证”视为可以替换的概念。他认为,如果基督徒希望自己的信仰不受歧视,就应该以中立的态度看到文化作品,即使它们称赞那些与我们信仰相悖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他主张我们要以黄金法则的精神去对待别人,即便对方的生活方式违背了神的设计。但这种看法,根本误解了基督徒信仰见证的本质,也混淆了“保护他人公民权利”与“主动参与推广有害行为”之间的重大区别。

问题并不在于同性伴侣是否应当享有基本的人性尊严和法律保障。问题在于,圣经已经明确指出哪些行为违背了神对人类兴盛的设计,在这样的文化叙事中,基督徒是否蒙召要以中立姿态参与其中?

令人意外的是,弗伦奇引用《哥林多前书》5:9-13 来支持他以中立姿态参与的主张。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明确区分了评判教会外之人(这不是我们的职责)与维护基督徒群体内部道德准则(这是我们的义务)之间的界限。保罗并不是建议基督徒参与或赞许那些我们视为罪的行为,而是强调我们不应完全退出这个世界。

保罗其实是在效法耶稣的榜样。想想《约翰福音》4 章中耶稣对井边妇人的态度:耶稣尊重她,也怜悯她,但同时耶稣也清楚指出她的生活方式有问题——“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约4:18)。耶稣没有羞辱她,但他也没有假装她的选择在道德上是中立的。

基督教信仰不是仅限于私人空间的个人信仰体系,而是一种涵盖整个人生的世界观。如果我们真心相信神对性与家庭的设计,既真实又有益于人类的繁荣,那么,在公众面前假装中立,其实就是一种实践上的无神论(practical atheism)。此外,这种中立论还忽视了一点:所谓中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立场。当盖恩斯夫妇在节目中呈现一对同性伴侣,并毫无保留地将其纳入家庭理想的叙事时,他们并不是在表达中立,而是在积极传达某一种家庭观,并进一步将同性婚姻正常化。

有原则地参与

基督徒完全可以、也应该在尊重所有人的同时,坦诚表达我们的信仰立场。我们可以肯定每一个人的尊严,同时相信神对婚姻与家庭的设计是真实的,并且更有利于人类的兴盛与幸福。我们可以成为所有人的友善邻舍,同时在专业领域中清楚表明我们愿意或不愿意庆祝哪些事情。

盖恩斯夫妇做出了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选择来回应当下的文化处境。这反映了他们个人对于如何参与文化的看法。而其他基督徒如果做出不同的决定,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心胸狭隘或虚伪。他们只是在根据自己的良心与信仰,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来见证信仰。在我看来,他们的做法更符合圣经教导。

基督徒相信,神对性、婚姻与家庭的设计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深刻揭示了人的本性以及通往真实幸福与满足的路径。因此,基督徒没必要因为自己对性和家庭有坚定的信念而感到抱歉,也没必要因为这些信念会影响自己在文化上的参与方式而退缩。

但同样,我们也不该对罪恶采取选择性的宽容态度。我们不能一边谴责同性婚姻,一边对其他公开的性方面罪行视而不见,比如通奸、未婚同居,或其他以“基督徒”身份出现的公众人物所展现的滥交行为。如果我们在文化战争中持有双重标准,只会落入虚伪的陷阱。

我们的目标不是赢得文化战争,而是忠心见证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这种见证,会因为双标式的严厉批评而受损,也会因刻意淡化我们的核心信念而变得软弱无力。

我们可以,也应当在坚持信仰立场的同时,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而忠心地见证神的设计,终究会比那种表演式的“中立”,更具说服力,更有真实的力量。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Don’t Reduce Faithfulness to Neutrality: A Response to David French and Chip Gaines

Joe Carter(乔·卡特)是福音联盟的编辑,同时也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Arlington, Virginia)的麦克林圣经教会(McLean Bible Church)担任牧师。
标签
见证
名人
同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