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享受祷告之美
2025-05-24
—— Ceenu Susan Jebaraj

端着一杯咖啡,与心爱的人促膝长谈,这样的时光总让我倍感享受。

然而,并非所有对话都那么令人愉快。和一个缺乏共鸣的人交谈往往令人身心疲惫,因为你总在为“下一句该说什么”而焦虑不安。可见,谈话对象的确能带来天壤之别。

在许多宗教中,人们把祷告视为与神的对话。因此不难理解,人们对祷告的态度会随着他们对神的认知而改变。如果我们认为神会根据我们的宗教表现来赐福或降祸,祷告就会变成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

于是,走投无路之时,我们就不得不去寻求神的恩典。对某些人来说,祷告仅仅是一种安抚心灵的工具,帮助他们在这纷扰世界中寻求片刻安宁。而对另一些人而言,祷告听起来很美,但在实际操作时,祷告却索然无味,最终会从生活慢慢淡去。

基督徒也免不了对祷告有些复杂的感情。正因如此,我们更要谨记:不能让情感来主导我们的祷告生活,而是要让神活泼的灵,通过祂的话语来塑造我们如何祷告(西 3:16)。

祷告之美

从本质上说,对话是一种连接的方式。这反映出神按照祂的形象造了我们。祂创造我们,为要让我们与祂和他人建立深层的联系。因此,与神交谈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有许多共同之处。

最令我们满足的对话往往发生在与那些理解我们的人之间——那些懂我们、了解我们、与我们共同分享人生喜乐与痛苦的人。这种建立在真挚之爱基础上的纽带,正是有意义对话的根基。当他人理解并爱护我们时,这便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层的连接。

然而,尽管我们是按神的形象造的,但祂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祂是宇宙中最荣耀、最有爱的存在。祷告能满足我们的心,这种满足人与人之间最有意义的对话也无法企及。神比任何人都更深切地理解我们、爱护我们。

在悲伤或黑暗的时刻,当人的言语难以带来安慰时,神却完全知晓我们的心。正如《诗篇》139 篇所说,祂鉴察我们、知道我们(诗 139:1),从远处知道我们的意念(诗 139:2),我们话未出口,祂已完全知晓(诗 139:4)。

祷告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不需要知道该说什么,甚至不需要说什么(路 28:9-14;罗 8:26-27)。祷告是将我们的心带到神面前,即使是通过叹息、哀叹,或眼泪。这些都是恩典的管道,让我们知道祂理解我们。

使祷告更加珍贵的是,神不仅完全理解我们,还完全爱我们。这一点任何人都做不到。

神看见我们所有的痛苦、羞耻、罪恶、失败、破碎、悖逆,却以祂完全的爱来回应这一切。无论是多么黑暗或痛苦的地方,神的爱都能触及(约壹 1:9;罗 8:38-39)。在祷告中,我们可以把最破碎、最不被爱的部分带到神完全的爱中,让祂用祂的大能充满我们。

祷告的挣扎

在祷告的道路上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耶稣的门徒们,在祂钉十字架前那至关重要的时刻,也无法遵照祂的要求警醒祷告(可 14:32-41)。

每当生活失控时,我们往往想不到首先要做的是祷告。让祷告变得如此艰难的,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神的不信。我们的行为仿佛在说:我们孤立无助,必须独自面对一切。

一个缺乏祷告的生命,正是一颗孤独之心的写照。这样的心无法看见神是那位为我们全部摆上的慈爱天父。事实上,神确实是我们的父,祂渴望我们在忙碌、平凡、艰苦、挣扎的生活中与祂亲密相交。祂愿意我们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祂的同在(帖前 5:17;诗 16:7)。

当我们因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时,很难相信神听到这些想法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神就是要听到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无需半点粉饰。

我们的祷告不需要经过修饰和过滤。耶稣邀请我们以最真实的样子来到祂面前。当我们感到压力重重、愤怒不已、无地自容,或是被黑暗和试探所包围时,祷告正是神最期待我们去做的事(腓 4:6-7)。

祷告的信心

虽然在祷告上的成长常常感觉很艰难,但我们不必单打独斗。神藉着祂救恩的大能,改变我们的心,使我们更加信靠祂。当神使我们越来越像耶稣时,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开始像耶稣那样祷告(约 17;路 22:42)。

随着我们对耶稣之爱的理解不断加深,并在信靠祂的过程中不断操练,祷告将逐渐发生改变。它不再是一项我们急于完成的的任务,也不再仅仅是一串祈求的清单,而会成为我们与神亲密连接、依靠神的方式。

我们将摆脱羞耻,以真实的自己来到祂面前,确信完全的爱能除去一切的惧怕(约壹 4:18)。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为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祈求,相信那位将自己的儿子赐给我们的神,必将供应我们一切所需(来 4:16;约壹 5:14-15)。

祷告将成为一种美好的途径,让我们不仅经历神的作为,更能体会神的心意,为他人代求,并有着盼望的确据,知道神的国必降临,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印度福音联盟英文网站:Enjoying the Beauty of Prayer

Ceenu Susan Jebaraj(希努·苏珊·杰巴拉杰)是企业律师,在新德里工作。她喜欢与丈夫、三个孩子以及他们在救赎主教会德里堂的教会群体一同庆祝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标签
成长
服事
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