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只要用几张索引卡片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的祷告生活一直断断续续,软弱无力。但我渴望能像乔治·穆勒(George Müller)那样,在祷告中全然倚靠神,刚强而持久地奔走天路。很多人建议尝试不同的方法:在卡片上写下祷告事项、使用 PrayerMate 祷告应用,或是照着《异象之谷》(The Valley of Vision)中的祷文来祷告。
有一次,我回到父母家,看见父亲的祷告卡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长塑料盒里,我心想:也许这就是我需要的。
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确实让我祷告更有条理,也更丰富多样。然而,它并没有让我在祷告上变得灵命健壮。真正的成长,反而来自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
几年前,教会里发生的一些问题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而且似乎没有一件是变好的。我什么也做不了。那段时间,我常常在主日敬拜中泪水盈眶。
凡是经历过沮丧或教会伤害的人,大概都不会对我的发现感到惊讶:那段艰难的日子,比任何祷告方法、任何索引卡,都更深地改变了我的祷告生活。那时,我完全绝望,只能向神呼求,求祂在我无能为力的地方动工。
要摆脱祷告中的倦怠,你并不需要新的技巧。你真正需要的,是一颗谦卑、倚靠神的心。
我们之所以那么容易依赖各种方法、各种系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影响。我们所处的文化崇尚不断进步、不断优化。广告不断向我们灌输这样的观念: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甚至只是一些小小的不便),总有一个应用程序或产品能帮你解决。像 Buzzfeed 这样的媒体也不断推出各种生活妙招和改变人生的秘诀。于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祷告太少了时,本能反应就是去寻找一个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我们想靠自己解决问题。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核心的问题。我们祷告少,并不是因为缺乏合适的祷告系统,而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从心里觉得需要祷告。
自从伊甸园以来,人类就不断想脱离神、掌控生活。希西家王时代的犹大,为了抵挡亚述人的威胁,没有寻求神的帮助,反而去依靠埃及(赛 30:1–2)。到了新约,彼得也曾信心满满地说自己绝不会离弃耶稣,但最后却靠自己的力量跌倒,三次不认主(路 22:33–34、39–40)。人类倾向于依靠自己,这从未改变过,只不过我们今天的文化把这种自力更生包装得更精致、更高效罢了。
十八世纪的威尔士牧师托马斯·查尔斯(Thomas Charles)就曾感叹,许多基督徒“在实际生活方面过的就像无神论者一样”——我们嘴上说信靠主,却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觉得离了祂就不行。他写道:
我们岂不是仍旧活在没有神的世界里吗?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若没有从天上不断而来的帮助和指引,我们这些自以为敬虔的人,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完成任何工作,没有力量尽任何本分,不能在试炼中得胜,也无法战胜任何敌人?
当我面对选择时不去祷告,那是因为我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信息和朋友的建议,可以做出好决定;当我在试探面前不去祷告,那是因为我以为下次自己一定能靠意志力抵挡住。
然而,当我在教会遇到困难时,我终于看见事实的真相:我从来都没有掌控。那时,主正借着这些经历,让我像托马斯·查尔斯所说的那样,在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多么需要祂。
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谦卑的心是来到神恩典宝座前的关键。正如小查尔斯牧师(H. B. Charles Jr.)所说,圣经谈论祷告动机的篇幅,远远多于祷告的方法。他说:“祷告,其实是一种‘依靠的宣告’。”
我们常把主祷文当作祷告的范本,用来学习该向神求些什么。主祷文的确是如此,但耶稣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祷告的内容,更是祷告的心态:带着儿女的身份,称神为“我们的父”;在“在天上的”主面前谦卑自己;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而不是自己的需要;为每日的饮食祈求,而不是仅凭自己的劳力去争取(太 6:9–13)。
耶稣也鼓励我们效法那位不住求告的寡妇(路 18:1–8)。她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来到法官面前,是因为她的绝望。她知道自己无力解决问题,她也清楚谁才有能力帮助她。耶稣希望我们以同样迫切、完全依靠的心来到天父面前,因为我们认识祂的性情。我们可以谦卑地伏在神大能的手下,把一切忧虑交托给那位顾念我们的主(彼前 5:7)。
我们或许觉得难处在于,我们无法简单地靠一份名为“五步速成谦卑法”的清单,就变出一颗更懂得倚靠的心。但这真的算是个问题,还是恰恰点明了关键所在?若我们想在谦卑上长进,就必须倚靠神来改变我们。所以,要从祷告开始:“主啊,我知道我的祷告不合你的心意。求你赦免我,并教导我学习倚靠你。”
神对这种祷告的回应,可能会带来一些痛苦。祂常用苦难来除去我们自足的假象,使我们不再倚靠任何其他支撑。南希·德摩斯·沃尔格慕(Nancy DeMoss Wolgemuth)常说:“凡使我更加需要神的事,都是祝福。”无忧无虑、自给自足的快乐,无法与亲近基督的喜乐相提并论。
如果我们要时时倚靠神,就必须更加认识祂。这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反复研读和默想圣经。透过圣经,凝视神的圣洁(赛 6)。数算祂在整个历史中如何看顾祂的百姓(诗 136)。惊叹基督既有大能,也有意愿拯救罪人(太 8:1–3);在大自然中,操练自己发现天父时刻的护理(太 6:25–34)。
索引卡、祷告应用、祷告清单,这些方法都很好。你可以制定计划,建立固定的代祷系统,汲取教会历史的属灵财富,也可以随时为宣教士祷告。但千万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培养我们的心,一颗能认清我们是何等需要祷告——何等需要神——的心。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You Don’t Need Another Prayer Tech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