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打破界限:把教义带入姊妹查经
2025-05-09
—— Stephanie Franklin

在带领《希伯来书》的姊妹查经班时,我意识到我对耶稣的讲解存在很多疏漏。虽然在开始学习前,我觉得自己对耶稣的认识已经很到位了,但当要清晰、准确地解释《希伯来书》第一章中那些庄严华美的描述时,我却发现自己力不从心。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基督的教义。

起初,我想通过个人深入学习来加强理解,但很快我发现教会里的姊妹们也同样在这片模糊的水域中摸索前行。我们不能再继续浅尝辄止,略过那些晦涩难懂的基督教义,而是应该共同面对这些困难问题、一起深入学习。

于是,我们在姊妹查经班中开设了专门研习基督论教义的课程。带领姊妹们进行神学研究确实充满挑战,但这份付出是非常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个主要的困难,同时也收获了两个特别珍贵的果实。

关于教义学习的误区

在姊妹中间,有一个很普遍的误解:她们认为查经是给普通信徒预备的,而教义研究则是给那些很属灵的基督徒和全职事奉的同工准备的。在她们的观念中,查经是一种属灵操练,由圣灵引导、直触人心,而教义研究则枯燥乏味,纯属学术方面的追求。

当我们开始着手研习基督论时,教会里的姊妹都显得有些迟疑。她们担心,专门学习教义(而不是整本圣经)意味着要枯燥地钻研一些脱离圣经原意的理论。这可能意味着要把平日常读的圣经搁在一边,转而去钻研那些只有神学院学生才会翻阅的厚重教科书。

面对这样的误解,我们是怎么应对的呢?我们选择让圣经本身来引领我们,去探索圣经如何自然而然地阐释教义。

实际上,我们的确在研读圣经。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那些乍看上去不那么容易理解,但文字优美庄严的有关耶稣的经文。我们深入研读了《约翰福音》1:1-18,《歌罗西书》1:15-20,和《希伯来书》1:1–4,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耶稣的神性。我们还通过《腓立比书》2:5-11 和《希伯来书》2、4、5 章来加深对耶稣人性的认识——包括他作为人的本质、他经历的人间苦难,以及他对圣灵的依靠。

不过,这就不禁让人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从圣经中提炼出教义呢?当我们仔细研读圣经中关于基督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的描述后,我们又该怎样用清晰简明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理解呢?

专业术语带来的挑战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人在交谈中使用专业术语时,我们跟不上对话的节奏,场面显得特别尴尬。在研习教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教义研究中常常涉及许多专业词汇。因此,我们的姊妹们需要先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慢慢熟悉它们,而不是在这片专业名词的“迷雾”中找不到方向。

那么,我们是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的呢?我们选择借助教会的信条来帮助姊妹们理解这些专业术语。信条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把圣经真理提炼成清晰、易懂且便于传承的形式。因此,信条成为了我们将圣经真理浓缩为易记且有力的表述的最佳工具。

举个例子,迦克墩信经(公元 451 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概括性表述:上帝的儿子具有“一个位格”却有“二性”,耶稣“从神性而言,与父神同体”,同时“就人性而言,基督又与人类同体”。

在我们逐渐学会使用信经和大公会议的词汇来阐述圣经教义之后,就能够更好地思考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姊妹们在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收获。

收获之一:姊妹们开始思考关于耶稣更深层的问题

我在大学时期,有机会当祖母的专职司机。每周我都要花好几个小时送她去图书馆、超市和理发店。与她相处的时间越长,我对她的了解就越深入。我不再只知道她圣诞节烤的糖饼很美味,而是开始真正了解她这个人。我慢慢知道了什么样的故事能让她兴奋,她和理发师聊天时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什么情况会让她感到压力。我和她的关系,从远距离的观察逐渐发展成了更深层的个人认知。

同样地,随着我们查经班学习的深入,大家也不再停留在对基督及他所做的工这些基础认识上。当我们深入思考他的神性和人性时,一些更深层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

  • 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时,上帝是否也在受苦?
  • 一个位格怎么可能具有两种本性?
  • 人怎么能够看见耶稣却还存活?这是否说明耶稣不是完全的神?
  • 如果耶稣知道一切事情的结局,他的苦难又怎么会是真实的?

这些问题真是令人惊叹!有位姊妹说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原来我对耶稣有这么多不知道自己有的问题。”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这些问题的出现反而激发了我们继续探寻答案的渴望。

收获之二:姊妹们对基督的爱更加深

随着姊妹们逐渐敢于提出关于耶稣的疑问,她们也越来越愿意从圣经中寻求答案。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有姊妹分享说,她从前从未思考过耶稣的忧伤对我们有什么特别的启发。她担心,耶稣的神性是否意味着他所经历的人性忧伤与我们的体验有所不同。她觉得,我们的忧伤一定比他更深重——因为我们不像他那样知道事情的结局。她不禁疑惑:耶稣真的能理解流产的痛苦、面对可怕诊断时的恐惧,或失去至亲的伤痛吗?

然而,圣经中关于基督人性的许多描写消除了她的这些疑虑。他既是创造主、救赎主和君王,同时也切身经历过疲惫、背叛和被弃绝的痛苦。当她对耶稣能否体恤自己的苦难产生怀疑时,他在客西马尼园中忧伤至死的经历给了她有力的回应。基督完全承受了撒但试探的猛烈攻击,因为他在面对饥饿、权力的诱惑和人性中解脱痛苦的渴望时,始终没有屈服。

渐渐地,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正因为基督如此降卑来体会这些,他所经历的忧伤甚至比我们更为深重。那些经文不仅纠正了她的误解,更用对耶稣更宏大的认识抚平了她内心的恐惧。

当然,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找到完美的答案。荣耀的基督连宇宙都无法完全容纳,更何况是一次查经?虽然我们无法完美地回答每个问题,但我们的认识确实有了很大进步。我们对基督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在仰望上帝的儿子时,我们对他的爱也在不断加深。

这次研习基督教义的学习,最初只是因为我想要更准确地表达关于耶稣的教导,但却让所有姊妹们都更清晰地认识了我们的救主。我真诚地建议在姊妹事工中开展基督论的研习,当然,根据小组的具体需要,你们也可以学习其他教义。要知道,教义研究不应该被局限在神学院的课堂和牧师的研究室里——它同样也属于姊妹们的查经课堂。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Don’t Be Afraid to Teach Doctrine in Women’s Bible Study

Stephanie Franklin(斯蒂芬妮·富兰克林)硕士毕业于凤凰城神学院(Phoenix Seminary),现任凤凰城三一圣经教会(Trinity Bible Church)的圣经教师、课程编写者和妇女事工主任。她是友尼基计划(Eunice Initiative)的创始成员之一,她也参加教学工作。该计划是凤凰城神学院与亚利桑那福音联盟合作开展的,旨在培训圣经教师姊妹。她与丈夫杰克育有三个孩子。
标签
姊妹事工
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