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书评
失重状态下的性
2020-04-13
—— Alastair Roberts

社会学家马克·雷格纳斯(Mark Regnerus)在他那部大胆和充满争议的新作《廉价的性:人、婚姻和一夫一妻制的巨变》(Cheap Sex: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n, Marriage, and Monogamy)中,尝试解释现代感情关系为何急速改变。瑞格纳罗斯列出详尽的全美统计数据(他主要依据2014年进行的美国感情关系调查,这份调查有15,000人参与,并由他本人监督),并亲自访问了100个具代表性的年轻人,由此探索文化转变及影响人行动和思考的因素之间的连系。

雷格纳斯回应了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1992年所著的《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一书。雷格纳斯认为,吉登斯看来未卜先知的感知分析有助我们明白促成25年后今日社会状况背后的力量。吉登斯强调避孕的广泛运用对人际关系与性欲的影响,又认为(引自英文版第7页):

这影响不仅是更容易去限制怀孕。当这与其他影响家庭大小的因素结合,就指向一种个人生活的深刻转变。对女性──或在不同意义上对男性──而言,性欲变得可塑,可以成为各式形状,又成为个人的潜在“财产”。随着性逐渐从生殖条件中分别出来,性欲就成为一个存在。

瑞格纳罗斯以市场力量来诠释这种复合的性习惯。性变得“廉价”,是因为三个重大的科技进步: 

  1. 避孕药的需求增加,使不会导致怀孕的性爱随此正常化
  2. 容易获得及高质量的色情物品广泛流传
  3. 交友网站和程式快速发展,使人容易结识交往对象

如果人可以在享受性爱时,不必负担怀孕丶产子和育儿的巨大代价,如果性伴侣可以更容易地遇上,如果自慰的素材充斥,连性爱经济中的失败者的性欲都满足了,那么性爱就不再如此贵重了。

性市场

雷格纳斯将大家的眼光引向一个容易展示(但有争议)的事实,就是男女配对市场并不对称。在两性关系的互动中,男性大多是追求的一方,而女性则多数是“性追求的接受者”(英文版53页)。男性自然地比女性有更明显的性欲(这会有例外,而女性当然亦对性有需求,但男性性欲较大的格局是清晰及跨文化的),而女性自然地要为生育承受较大代价。在历史上,女性需要男性的保护与供养,而男性则需要女性去生儿育女及满足他们的性欲。

从前女性控制着性的获得——集体地维持高昂的“价格”藉以支付生产及养育子女的代价,以及挑选有能力和负责任的丈夫及父亲。但自从避孕性行为的兴起,性的代价不再必然高昂(Timothy Reichert的这篇文章描述了“市场”如何运作)。避孕确是有得有失:女性获得更多从男性经济独立的机会、更多性自主,但因性的价格下跌而失去在性方面把关的权力。“女人想要男人但不一定需要他们,而男人想要性但如今有更多选择”(英文版60页)。

时至今日,很多女性都抱怨虽然她们的事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人际关系的质素却越来越不理想。男性不愿意委身,又为性欲文化定出各种条件,而与她们一起的男性,表现往往不值得付托终身。

但雷格纳斯认为,现今男性在男女配对市场中享有的特权是平权主义扩张的结果。他指出:“在性与感情关系的范畴中,男性品行高尚的程度是按照女性集体所要求的”(英文版177页)。雷格纳斯表示,曾接受他访问的女性中很多都抱有不设实际但可以理解的希望:希望有愿意牺牲、忠诚的男人出现和追求她们,但她们自己却希望可以与其他男人随便上床。

避孕降低了性的价格,改变了“性交易”的平衡以致男性一方看来占优。男性不再作承诺,非因他们不能,而是他们不再需要这样做。但雷格纳斯与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和凯瑟琳·沃斯(Kathleen Vohs)一样,认为这情况不会真正使男性或社会获益。

当性变得“便宜”,男性不再有其他强大的推动力去做个负责任和适合结婚的人。这使得人人都成为输家。雷格纳斯认为,男性会变得消沉,失去斗志、生活也失去意义与目标。欠缺动力的男性从前或会努力奋斗建设社会,但如今却成了社会的负累。

而女性在社会中要建立并维持自我价值会更困难,因为她们对男性的价值大大下降。同时,她们被迫与其他女性在外表及性开放程度方面作更激烈竞争。

避孕虽然带来这些缺点,但因对女性在性与经济的解放事关重大,即使得失代价已清楚知道,也不太可能影响避孕的实际使用。

《廉价的性》引领读者游历美国的男女配对市场,并指出时下年轻人经历的主要形态,包括情侣第一次性行为的时机、重叠的伴侣、在两性关系中因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而沮丧、现有关系的历程无法与未来目标(例如婚姻)连接。

根据多个大型全国性调查、与一百个男女面谈、以及进化心理学、性别理论学者的主张,一个有关社会转变、科技突破以及意料之外的后果的故事正在呈现。

汇流的爱

这转变的结果,是由陪伴的(或浪漫的型式)关系转移到一种“汇流”的爱:

当汇流的爱在一个“纯粹”的关系里,不确定性就是基础、平权是运作原则、口味与情绪是晴雨表、探索是主要目标、而二人伴侣虽然是婚姻的基本结构,却绝不会取代个人至上的意愿。(英文版9页)

此等对待关系的“汇流”态度会降低婚姻的吸引力与力量。

将重视个人喜好、性在婚姻以外容易获得、女性经济获更大自主加起来,结果是婚姻里生活交织、互相承诺依赖的的可能性降低。

男或女都不再像从前那样需要对方,而双方都越来越看重保护自己的利益、独立性不受婚姻所损害。当女性对婚姻的需要改变,她们在婚姻里会更容易不满。雷格纳斯证明了女性无论是在异性或同性婚姻里都比男性有更大机会离婚。

表现的性欲

现今景况,可以太空人进入太空、脱离地球的重力作比喻。当地上的人或物失去地球重力的影响,就会开始表现异常,或是受到损害。水会怪异地以球状摆动,人体会失去方向感,肌肉会退化。同样,如果性爱脱离了生殖的自然引力,关系会出现奇特、不自然的形式,人会在性方面迷失方向,道德的肌肉会衰弱。

例如,性逐渐成为一种游戏,人们在其中探索自我身份、表现自己。吉登斯观察到,异性恋只不过是“众多口味的一种”(英文版60页)。安娜·穆斯曼(Anna Mussmann)写道(英文版80页的引用):

“现代的性爱不应再是与老化、死亡处于同一周期。反之,它是个奇怪又单纯地、焦急地尝试阻止死亡支配我们性感的、皮肤晒黑的、健美的生活。”

来自生殖的引力减弱,会引致在性流动与性实验两方面增强。不论男女都追求“生殖器的生活”,各式各样的性经验;人们在性方面比从前表现出更大的可延展性。身体的主要目的变成性消费而不再是生育。

网上约会有助以性探索寻求自我实现。网上约会使男人接触到更多类型的性、更容易找到性开放的伴侣、也降低了追求关系的代价。如果你在网上能找到千百个可配对的人在附近,为何要继续忍受某一个女人,或费力修补一段逐渐恶化的关系?在这选择与抛弃越来越普遍的环境下,伴侣更易被看成是消费品。

雷格纳斯亦讨论男女在接触色情物品与手淫的程度,以及这些对影响性行为、口味、价值在男女间的差异。他探讨在年轻女性使用色情物品程度上升的现象、色情物品为男女关系带来的压力、以及男性如何间歇使用色情物品(episodic sexuality)引致没精打采、使性活动从“绝非间歇性的男女关系旋律”分隔出来。(英文版126页)

性与宗教

《廉价的性》不是基督教书籍(虽然瑞格纳罗斯是天主教徒,但他是以社会学家的身份来写这本书),但本书探索性与宗教之间的关连,有其洞见。在越世俗化的地方,往往越支持汇流模式的关系,而且更得到越来越多高举宗教传统的年青人支持。

廉价的性可以使宗教的冲动消沉。我们高估了科学论据令人世俗化的效力。科学的论述不会令人世俗化;科技才会。而与性相关的科技在这方面特别有效率。(英文版187页)

在很多宗派里,性伦理引起的矛盾只会持续增加,因为基督教性伦理在教会以外越来越变得陌生。

固执的性别差异

《廉价的性》当中的一个主题是,虽然男女配对市场已因科技及社会创新变得面目全非,男女心理却没有变。虽然性变得流动,两性在社会性行为的差异仍是顽固的(在女性身上观察到的可延展性程度,很大一部份是来自顺从男性的喜好)。

同性伴侣中男女大不同的行为模式正描绘出这一点。无论是女同性恋伴侣的性行为程度低下与高离婚率,或是男同性恋者有更多的性伴侣:性别化的趋势越来越稳固而不是有所缓和。性的双重标准——男性看重在性方面容易得手的女性为短期伴侣而轻看她们为潜在的长期伴侣——又是一个心理惯性持续存在的例子。另一例子是,有研究认为女人倾向觉得做传统女性工作的男人比较欠缺吸引力。J·理查德·乌德里(J. Richard Udry)有以下观察(英文版213-14页的引用): 

人类社会结构是照着性别而建立,因为男性与女性有不同的、受生物学影响的行为惯性。依性别而设的社会结构,是根据此生物学事实的一种普遍性调节。社会在这调节方面有很大自由––可以强调性别、或淡化、或不去改变。即使要忽略这事实、它也不会消失。

雷格纳斯在书末列出一系列2030年两性关系的预测。他大致相信当今趋势不会逆转,性只会变得更廉价。他的书的目的并非提供解决办法,而是要描述及了解现代男女配对的大环境。大多数读者阅后将有更多迫切的疑问而不是答案,但同时亦更能够掌握我们面对的问题的本质。

性的面貌

根据我从前参与社会学讨论性文化的经历,使我知道真正的理解经常会被累积的数据代替,所以预料会有些失望。

然而,雷格纳斯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此一点:本书持续、经常深入感知地探索各种促成今日的性面貌的力量。他的分析敏锐、关注人性,与其他同类著作比较下十分出色。在多个访问中,他富有洞察力而温和的问题使受访者顿悟,由此可见他对广大文化模式背后的人类动态的直觉。

有些时候我会质疑雷格纳斯的分析与预测,但次数不多,我十分惊讶。虽然他会提出一些有力而富争议性的论点,但他的论据的力量在于这些论点的解释力有实证研究支持。他不用将结论强加于读者;因结论富争议性,很多人会反对,但他们如要为种种证据提出更佳解释却不容易。

《廉价的性》一书是由在此领域有广泛第一手研究经验人士所撰写,因此比其他外行人会看的此类书籍都更好。此外,雷格纳斯主要目的是描述及理解,而不是作社会论述及开药方,所以本书对那些反对基督教性道德的人会更发人深省。

如果基督徒有兴趣明白现今性面貌的形态及其背后的动力,这是一本我极力推介的作品。

性经济学

雷格纳斯提供的跨文化分析不多,这可以理解,但如果有的话他的论点或会更有力。例如,比较美国与非西方国家(例如日本)的性现代化程度––两者在不同文化背景都经历性行为的激烈变化––将很有启发性。这种比较对探讨男女性欲可塑造的程度会特别有帮助。

雷格纳斯在某些论点也许对男女差异的影响不够留心。例如,虽然他有提及一个常见的讲法:男性性欲比女性强,但男女性欲在性质上的分别亦同等重要。在一篇纽约时报访谈中,女性性向研究员梅雷迪思·奇弗(Meredith Chivers)表示:

“我在思考的事情中,其中一项是男女构成的二元关系。女性固然是有其性欲,甚至可以比男性更多,但一种可能性是,它是一种反应过程并不是要主动出击得手。如果这二元的其中一方是充满睾丸激素、又更不怕冒险、更有侵略性,就构成强大的推动力。如果另一方是个相似的力量,那并不合理。你需要一些东西互补。我常常觉得女性性欲关乎接受、被渴求是很有力量的。”

男女在欲望的形式的差异有证据支持,包括大量跨性别人士接受激素治疗的第一手证词。它或同时有助更详细解释雷格纳斯探究同性恋人士经历方面的一些现象。

性经济模型对雷格纳斯的分析非常重要;然而,他对此虽偶有提及,我会希望看到更多讨论有关婚姻如何淡化两性关系的交易动态,而现代社会则如何使它受注视。性经济模型概念的实用程度,或许取决于社会顺应汇流的爱关系模式的程度。

根据基督教教导,夫妇二人是一体的。在婚礼宣读誓言时,我们会看到另一种关系的逻辑,可能抗拒着由性经济模式主导的分析。

在这婚姻的目光里,并不是有两个自主的个体凭借议价能力、衡量得失寻求达成一份双方同意的条约;反而是两个人甘愿为对方付上生命、一起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本身的全新共同现实。即使交易的要素仍然存在,竞争的逻辑已被推翻。

虽然本书描述的范围比很多基督徒期望读到的狭窄,我仍大力推荐。本书读来如当头棒喝但又令人心酸;无论谁想了解当今流行的性环境以及不断发展的科技与社会力量如何去改变这环境,此书都不可或缺。


译:Thomas Kwan;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Sex in Zero Gravity

Alastair Roberts(亚历斯特·罗博茲)博士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目前服事于福音联盟的神学期刊(Theopolis)及另外两个机构,也参与播客。
标签
婚姻关系
书评
社会学
性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