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温和育儿”符合圣经吗?
书评:《呵护美德之心》,维根·古罗安 著
2024-04-21
—— Bernard N. Howard

最近几年来,如果你有留意过那些有小孩子的家庭,可能会注意到一个让老一辈人非常困惑的现象:爸爸妈妈蹲在一个大发脾气的小孩面前,一边看着孩子的眼睛,一边以温和的口气说着类似这样的话:“你感到难过;你有一种很强烈的情绪。这没什么, 我就在这里。”几分钟过后,当你逛好一圈转回来,依然看到同样的场景,孩子大喊大叫要饼干,蹲着的父母依然还在说那一套话。

你看到的是父母正在使用“温和育儿”(gentle parenting)法(又称为“尊重型”或“回应型”育儿法)和孩子沟通。这是一种育儿新思路, 由各种自媒体大加宣扬开始流行,比如 Instagram 网红“小孩子大感受”(Big Little Feelings,父母的话摘自“小孩子大感受”的如何处理孩子撒泼指南)、播客节目如“贝基博士之好心肠”(Good Inside with Dr. Becky),博客如“露西在家”(Lucy at Home),以及 TikTok 博主 thebennettgang。虽然大多数父母都会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到温和育儿法,它也有更学术的一面。贝基博士(她姓肯尼迪,不过很少用这个姓)拥有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莫娜·德拉胡克(Mona Delahooke)和罗宾·艾因齐格(Robin Einzig)都对温和育儿法产生过影响,她们也都拥有学术方面的资格。

有创意的建议

温和育儿法很难用一句简洁的话解释清楚。走进温和育儿法的世界,你会发现一系列相关的实用建议,而不是一个宏大统一理论。其中一些实用提示非常有见地:

  • 与其直截了当地下达可能引起孩子对抗的指令(“该离开操场了!”),不如给孩子一个选择:“你想在两分钟内离开操场还是五分钟内离开?”
  • 与其让两个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小孩的关系更加恶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先开始的!”),不如用游戏的方式化解紧张:“这个房间里的机器人还不够多。谁想和我一起当机器人?”
  • 与其抱着一种“长痛不如短痛”的态度,拿走孩子的奶嘴,不如在日历上标上一个日子,让奶嘴仙子来取奶嘴。让孩子把奶嘴装在信封里放在家门口。然后让孩子稍后回来,发现门阶上铺满了彩纸和包装好的礼物。

我喜欢这些建议,也喜欢温和育儿法的总体原则:了解孩子的感受,寻求创造性的方法,避免不必要地伤害他们的感受 。如果“温和育儿法”只是一个以非对抗性方式解决育儿问题的情绪跳板,我没有反对意见。但是,当你更深入了解温和育儿法的基本概念之后,你会发现至少有两点与圣经教导对立。

两个不符合圣经的概念

第一个不符合圣经的概念是,不良行为(温和的育儿术语是“挑战行为”)是由环境和外部因素产生的情绪引起的。这种理论认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挑战行为做出负面的反应,就会让孩子压力更大,行为更加恶化。与此相反,如果父母肯定孩子的感受,就会给孩子情感和生理上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良善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慢慢建立起个人的适应能力。

“我真心相信,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善良的”,贝基博士在她的《好心肠》(Good Inside)一书中写道。“当你相信孩子内心是好的,你就会相信他们有能力有好的表现,做正确的事。”

这个概念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呢?举例来说,如果有个孩子推倒了哥哥的积木塔,然后用撒谎来掩饰,贝基博士建议你应该如此回应:“如果有个人,不是你哦,如果真有个人推倒了这座积木塔……我想我会理解的。对弟弟来说,有个哥哥不是件容易事。分享是很难的。”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它没有把握住罪的罪恶性——这句话你在网上的温和育儿法课程中可找不到。在耶稣看来,我们的内心并不良善(可 7:21-23);按照保罗的说法,即使我们已经知道对错之间的区别,即使我们真的想做正确的事,但我们的罪根深蒂固,我们是不会去做的(罗 7:19)。温和育儿法对人性的乐观态度与圣经的现实主义格格不入。

第二个不符合圣经的观念是,奖罚只能改变孩子表面上的行为,而不能解开孩子的心结。在这里,温和育儿法实践者似乎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认为孩子需要对自己做错的事承担后果。但总的来说,温和育儿法瞧不上奖惩这一做法,认为这是传统育儿法里没用的东西。

温和育儿法的目标是影响孩子的内心感受,这点基督徒可以认同,我们称之为牧养孩子的心。然而,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一点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奖惩是这种牧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奖励,我们可以说很多(如果有人觉得不应该考虑奖励,那么他应该告诉上帝去),但本文的余下部分将重点讨论惩罚在圣经育儿观中的地位。

天堂得赦免,人间受处罚

基督徒已经如此习惯听到罪得赦免的好消息,以至于任何关于惩罚的话题都显得格格不入。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祂承担了我们的罪,神的忿怒全部倾倒在祂的身上。信靠耶稣的人在面对神时不再遭受神的谴责(罗 8:1)。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摆脱了地上的一切惩罚。神主宰着我们在地上的一切,祂可能会用爱藉着我们的处境来惩罚我们,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箴 3:11-12)。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行为应受到民事惩罚,上帝也会认可适当的惩罚。保罗将“掌权的“称为“神的仆人”(罗 13:3-4),他告诉基督徒: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掌权的)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同样,彼得敦促基督徒服从“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的长官(彼前 2:14)。保罗和彼得都不认为基督徒拥有上帝赐予的免罪金牌。

在社会中对基督徒适用的规则也适用于基督教家庭中的孩子。圣经中列举了许多证据,让我们看到,孩子严重的过错应该受到惩罚,上帝把这份责任交给了父母。我绝对不是主张虐待。过度、残忍的惩罚扭曲了神的管教。但有人滥用权柄不应该成为不让人正确使用权柄的理由。有些司机开车很危险, 但我们不应该因此就禁止所有人开车。不应该因为有些父母虐待孩子,就不让其他父母正确使用管教手段。

圣经中的管教与惩罚

所有相信圣经的父母都会同意,“管教”应该是基督徒养育孩子的一个特点(见弗 6:4)。英语中的“管教”(discipline)一词不一定会让人联想到惩罚,特别是当管教是用来表达“训练”的话。但圣经不是用英语写成的,我们研究相关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单词的含义时,就会发现,从圣经角度去理解管教,惩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旧约中,翻译为“管教”的希伯来词语是 "musar"。箴言中的两个例子表明了 "musar" 与惩罚的密切关系。《箴言》13:24 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musar) ”。在这里,"musar" 是“杖”的同义词,象征着痛苦的惩罚。《箴言》22:15 也有类似的意思:“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musar可以远远赶除

旧约首次被翻译成希腊文时,译者几乎总是用 "paideia" 来对应 "musar"。这表明,在基督之前和前后,"paideia"(即新约中的刑罚)和 "musar" 指的是类似的概念。一个特别重要的例子是《以赛亚书》53:5,其中“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一句中。翻译为 “刑罚”的词在希伯来文中是 "musar",而在古希腊文译本中是 "paideia"

翻开新约圣经,在《路加福音》23:16 和《路加福音》23:22 中,彼拉多两次提到耶稣,“故此,我要责打paideia 的动词形式)他,把他释放了”。彼拉多几乎肯定是在说鞭刑:在约翰福音中,他鞭打了耶稣,然后把他交给众人,希望他们能够放了他(约翰福音19:1-6)。彼拉多用“责打”(paideia)委婉地指代鞭刑,揭示了新约世界中管教意义的一个方面。

在《以弗所书》6:4 中,保罗命令父亲用“主的教训paideia)和警戒养育他们”。保罗对“教训”(paideia)的理解包含了惩罚:在《提摩太前书》1:20,他说他已经“将许米乃和亚历山大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paideia的被动动词形式)就不再谤渎了”。大多数圣经注释者都认为保罗说的是逐出教会,这是教会对罪恶最严厉的惩罚。保罗在这节经文中使用了 "paideia" 的动词形式,表明惩罚对于惩戒许米乃和亚历山大有必要。

评估圣经证据

这里的重点并不是说,符合圣经的管教就是惩罚。在《提摩太后书》3:16 中,保罗说圣经“于……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翻译成“教导”的词是 "paideia",如果要把它翻译成“惩罚”,显然是错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惩罚是圣经管教的一部分,是管教工具箱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圣经学者威廉·莱恩(William L. Lane)对管教的定义囊括了纪律的各个方面:“符合圣经的管教(paideia)概念结合了训练、教导和坚定的引导与责备、纠正和惩罚的细微差别”。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如果不通过报应式的惩罚来表明错误行为的严重性,就不可能塑造孩子的品格。光靠言语是不够的,因为话语不过是耳边风,听过就忘(见箴 29:19)。慈爱的父母实施痛苦的惩罚,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父亲管教我时,我就在想,我肯定做错了。

可以说,圣经没有规定体罚,因为“”可以是一种象征。但如果杖是一种象征的话,那它肯定是一种痛苦惩罚的象征——孩子会认出是惩罚。圣经要求慈爱的父母使用“杖”(箴 13:24),而体罚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一种方式。(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在成人门徒训练中使用体罚毫无圣经依据)。

除了体罚之外,孩子认为什么是痛苦的惩罚,这因人而异。我记得有一次全家度假,我被罚一整天不能游泳。我先前已经被警告过,不能游泳是我应得的惩罚。你猜对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那次经历,那次真是让我好好吃了教训。

基督徒不能断章取义地理解圣经,就好像用把注射器插到圣经词汇里,只提取部分含义。在圣经的管教中,训练和惩罚合在一起,神所结合的,人不可分开。

除了对孩子的影响以外

我儿子索利才两岁多大时,有一天,在纽约的一个游乐场里,有个大点的男孩咬了他的肩膀。索利嚎啕大哭,男孩的母亲惊恐万分,万分抱歉地赶紧把自己儿子带出了游乐场。

我不知道那位母亲是否采取了温和育儿法——她可能在儿子到家后惩罚了他。我并不是在评判她的教养方式,因为即使是用最好的养育方法教出来的孩子,有时也会很糟糕。我要说的是,孩子不是在真空中长大的。他们的行为会影响他人,年龄越大,他们就会影响越多的人。

在《箴言》中,愚妄指的是狂傲自恃的行为(箴 14:16),正行愚妄的愚昧人威胁到所有的人(箴 17:12)。因此,当圣经说“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箴 22:15)时,并不是在说孩子傻乎乎的。为了孩子以及现在和将来都会被他影响到的人,应该把愚蒙赶除出去。符合圣经的方法是用爱心施行惩罚。

如果孩子愚昧的话,就会带来恶果,而圣经认为,如果没有管教的杖,愚昧就依然存在于孩子的心理。如果我们想培养出品性柔和的孩子,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温和育儿法,我们还需要符合圣经的方法。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网站:Is 'Gentle Parenting' Biblical?

Bernard N. Howard(伯纳德·霍华德)是一位犹太人基督徒。他和他的妻子贝特西最近在曼哈顿上西区(拥有1/3犹太人口的地区)植堂建立了好牧人圣公会( Good Shepherd Anglican Church)。
标签
父母
育儿
温和育儿法